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文學家們,之所以千百年來深受人民喜愛,除去他們寫出了許多可以安慰、勉勵、陶冶、娛樂民眾的優秀作品這一點,跟他們身上的「氣」也有很大的關係。偉大文學家的身上,無一例外,都是有真氣的,而且往往不止一股真氣。比如李白身上,至少就有如下四股真氣:孩子氣、遊俠氣、書生氣和煙霞氣。
孩子氣。孩子的特點是好幻想,喜怒哀樂不埋藏在心底,遇到開心的、鬱悶的事情,都會比較直接地表達出來,說話喜歡用形象的比喻、誇張的語句,等等。「兒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古朗月行》),「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陪侍郎叔游洞庭湖最後三首》之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四首》之一),都是兒童式的夢幻和想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行路難三首》之一),「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三首》之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都是兒童式的宣言和吶喊;「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二首》之一),「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是兒童式的比喻和誇張。李白醉酒之後的一些行徑,例如新舊《唐書》皆有記載的讓高力士給他脫靴,也是孩子氣的一種流露。
遊俠氣。從王維、杜甫等人的詩文看,大唐盛世年輕人中流行遊俠之風。「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王維《少年行》之一)「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裡,報答在斯須。」(杜甫《遣懷》)為了義氣,揮灑錢財,快意恩仇,不惜性命,那是一個熱烈奔放、熱血沸騰的時代。李白顯然深受這種時代風氣的浸染,他的《與韓荊州書》有「十五好劍術」的話,《上安州裴長史書》有東遊維揚(揚州)「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的自述。《俠客行》一詩中,有「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等句子,可見李白是很羨慕俠客的快意恩仇人生的。魏顥《李翰林集序》更有「少任俠,手刃數人」的說法。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也有「少任俠,不事產業」的記載。《新唐書》綜合諸種文獻所言,歸納為如下三句話:「…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
書生氣。李白身世來歷,眾說紛紜,有學者主張其為胡人後裔。但是,他從小鍾情於華夏文化,這是沒有疑問的。從各種文獻記載看,李白鍾情的,是漢文化的大流正統。他本人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自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他的族叔李陽冰在《唐李翰林草堂集序》中說李白「不讀非聖賢之書」。聖賢書讀多了,自然要羨慕聖賢的為人和業績。從一首《古風》詩(大雅久不作)看,李白的人生夢想之一,就是效法孔子,「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受聖賢思想的影響,人生理想是積極入世,希望能有所作為。李白閱讀的聖賢包括諸子百家,不限儒家一門。所以他的思想也跟一般儒生有所不同:「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可見,李白有明顯的縱橫家思想傾向。
煙霞氣。李白早年推崇的古代聖賢中,有功成身退、歸隱田園之人,比如春秋時期幫助越王勾踐復國的范蠡(陶朱公)、秦末輔佐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的張良(留侯)等人。《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一文中,李白規劃的人生是:「……事君之道成,榮親之事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州……」。客居山東任城期間,曾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等人隱居徂徠山中,每天飲酒,號「竹溪六逸」(見《新唐書》本傳)。這種山水煙霞氣影響到詩歌創作,使得賀知章的讀到他的《蜀道難》時,讚賞不已,稱其為「謫仙人」(事見李白《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孟棨《本事詩·高逸》等)。李白天性喜歡山水,加上一直迷戀道家修煉飛升那一套,後來甚至正式入了道籍,「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這樣一來,他的詩歌創作就有了更加濃厚的煙霞之氣。
李白的這四股真氣,交織成文,終成詩仙美名。我們讀李白的詩,僅僅會搖頭晃腦背誦他的《靜夜思》、《早發白帝城》、《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名篇,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用心體會、學習、吸收其中蘊含的這些真氣。只有這樣,官氣、匪氣、俗氣、銅錢氣之類世間污穢濁臭之氣,才沒有藏匿的空間;人,才會成為一個有真性情、不虛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