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遇到的壓力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壓力」,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傑教授認為,經濟結構失調的後果就是各個行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民營資本的投資積極性相當低落。
經濟不斷下滑的趨勢源於社會總需求不足,他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當前社會總需求嚴重不足的原因。
首當其衝的是出口的大幅下滑,出口佔到總需求的1/3。佔我們出口總額80%以上的美國和歐盟兩大目的地目前都掙紮在自身的經濟困境中,我們2012年1-6月份的出口增速已經回落到8%,在縣域經濟最為發達的昆山地區對歐美的出口已經出現負增長,而過去我們的出口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支付能力最強的兩大經濟體都在衰減,反傾銷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短時間內出口的壓力還會繼續顯現。同時佔到總需求近一半的投資需求也在大幅度回落。因為佔總投資80%的核心投資都在下降。第一個核心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和2009、2010年相比是負增長。因為投資主體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因為資金原因,沒有力量再投資。2008年中央靠積極財政政策,借債4萬億以致於現在負債率已經很高,不能再舉債;貨幣已經投放過多,寬鬆的貨幣政策沒有空間。目前中國央行已經是世界上貨幣投放最多的央行。
而另一個投資主體地方政府,地方財政基本上是吃飯財政,投資一靠借債,二靠賣地。因為之前的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地方金鏈基本斷了。同時土地也賣不動了,地方土地流拍率達到61%,地方賣地收入與2010年比少了2/3。魏傑教授在17個省市調研的結果顯示,地方政府拖欠建築商的情況非常普遍,正常的只有1/3,兩者的矛盾越來越大的佔多數。
第二個核心投資,房地產投資,回落的速度也很快。2012年上半年以來,增長速度回落了13%。任志強公開說「如果現在繼續萎縮,明年將無房可賣,房價還得漲」。因為限購限價等政策打擊了開放商的積極性,導致地方政府推出地塊積極性很高,開放商拿地卻不再積極。
第三個核心投資,製造業投資下降過快。製造業投資主體主要是民營經濟,而民營經濟現在也缺乏積極性。民營經濟在去年遇到的兩個困難,勞動力和融資成本的上升過快,卻沒有轉嫁出口。一般成本上升之後,轉移成本有三個途徑:一是產品漲價,但目前過剩產業狀態沒法通過漲價轉移成本;第二地方減稅,但政府並不想讓利;第三是技術創新,但這不是短期可以實現的,也不是想搞就能搞成的。這些困難導致民營企業的唯一選擇就是收縮經營或者關門,頻現老闆跑路就是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成本的上升導致大量產業向國外轉移,這與三年前中國替代四小龍,現在中國被巴基斯坦越南替代道理一樣,而出口退稅根本不能緩解企業經營成本的上升。在此狀況下,民營企業家經常自嘲「我們也是兩院院士,不是去醫院,就是去法院」。民營投資積極性出現了空前的萎縮。
第三個導致總需求空前回落的是社會的消費需求。佔總消費70%的四個核心消費都出現大規模萎縮。第一個是住房消費,去年動用限購限貸開始挾制房價上漲,核心城市的50%-70%銷量被限制,整個房市的消費呈收縮狀態。第二個是汽車消費,因為環境和空氣壓力,都在調整汽車消費,全國都在學習上海或北京模式,要麼拍賣牌照,要麼搖號。北京搖號的結果,是國產車受到很大衝擊,德系美系汽車節節而上。汽車消費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是,銷售量在上升,而消費額可能在大幅下降。第三個是家電消費,2009年家電下鄉,貢獻總需求6,000多億,2011年只有2,,000億,2012政策到期了。國務院再出補貼提倡買節能環保型家電,但效果不大,真正拖累家電消費的是房地產,換房子才有換家電的需求。第四大消費,青少年消費,中產或以上的家庭,青少年初高中就出國去讀書了,標誌著這波消費正快速的轉移到國外。目前上升勢頭最火的機構就是英語培訓和移民中介。四個核心消費都開始出問題的時候,消費增長回落成為必然。
總需求不足的結果,就是市場沒有拉動力,經濟增長速度急速回落了。
原題:中國經濟陷入困境的背後:大規模萎縮的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