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安博教育)
發明大王愛迪生說:「只有能力想像,卻沒有能力實踐,就只是幻像,是作白日夢而已。」可見「實踐力」是創造十分重要的環節。
音樂家莫扎特譜出動人樂曲《費加洛婚禮》、科學家萊特兄弟發明航空器、愛迪生發明電燈,這些創造者都有相同的特質,就是能將自己心中的想像,別人看不到、摸不著的想法,轉換為看得見、摸得著、感覺得到的作品。
研究學者為「創造力」下了一個定義:創造力必須包含實踐力或生產力(productivity)。換個方式來說,有創造力的人必定有作品;若只有天馬行空的想像還不夠,必須有能力落實想法,創造必須以動詞來實踐。
實踐力的靠山 專門領域基礎
想擁有創造的實踐力,必備條件是——特定領域深厚的學問;就像莫扎特對樂理有廣泛的涉略、愛迪生對電流有淵博知識。
以領域基礎知識為根本,創造者才能夠有意識的運用、組織,找到對發明有益的資訊,巧妙的結合、轉換,如此在面臨挑戰與瓶頸時,才能以開展性的方案與策略來解決,這就是實踐力。
實踐力是以符合邏輯的方式來落實;思考判斷,分析出符合程序的執行方法,然後按部就班的一步步將心中所想轉換為創造物。
以「人類登陸月球」為例,曾有人異想天開的想:「難道人們只能望著月亮?可不可以到太空去看看月亮上到底有什麼呢?」這看似荒謬的想法,竟然有人開始構思可能性,並付諸行動來促成。
美國太空總署送航天員登上月球時,必須經過縝密的邏輯思考,找到絕對適合的材質來製造太空梭,它才能承受穿越大氣層的高溫與高壓,進入太空;必須精確計算太空梭的發射角度,才能送航天員順利登上月球;必須準備絕對足夠的燃料,才能讓載人的太空梭安全的往返月球與地球。
這例子顯示,在實現創意的不同階段,創造者會面臨各種需要,並自由的轉換思考;有時運用放射性思考,針對一個問題,找到多個解答,但有時候,尤其在落實的關鍵期,運用匯聚性思考,歸納出一個正確的解答、方向,並且分析出合理的步驟,依序完成。
創造發明者 能踏實執行
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Carson提出創造者的三個腦部運作機制:
1、吸收性的腦部運作:對新奇事物不批判,而且充滿熱情的探索。
2、視覺圖像的腦部運作:在腦海中「畫出」理想的視覺影像。
3、連結的腦部運作:將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串連起來。
當這三個腦部機制運作時,創造者讓自己處於放鬆狀態,不以意識掌控,容許靈感與想法自然湧現,隨心所欲在心中架構美麗夢想與遠景。然而,單憑有夢想並不足夠,創造者必須進一步有意識的掌握思考內容,設想步驟,導向明確目標,做出決定,這部分也就是「高層次思考」。創造者要有能力分析,並找出現實環境中確實可行的方法,並付諸行動。
藝術創作 練習實踐
許多人以為藝術創作只是純粹感性的彰顯與抒發,其實這是對藝術不夠理解。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理性思考,確認目標,而且以合理的步驟進行,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設計「摩托車」這件作品,孩子必須先觀察、知曉摩托車的車體結構,再連結美學的點、線、面元素,想像出摩托車的形式。
勾勒出心中的圖像之後,孩子便著手尋找適合的材質,嘗試造形,運用卷、折、裁切、連接、纏繞等手法,完成車體零件,再組合成品。
藝術創作可以鍛練孩子踏實的執行力,讓他們在美麗的夢想與現實環境的考驗下,練習細心思考、理性分析,踏實又有耐心的實現心中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