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不是數字高低,也不是預期好壞,而是「愚昧」,是太多的經濟主管官員和經濟學家機械、教條地「把課本當聖經」,無視事實,無視經驗,更不懂得正確的邏輯推導所必須的「條件判斷」,甚至已經有人依據「正確的條件判斷」推導出「正確的結論」,但由於結論與書本不符,最後否定正確結論,歸依書本。
這是科學發展觀嗎?這是科學旗幟下的愚昧。真正懂得科學的人,必須具備起碼的科學精神,懂得依據現實條件重新推導正確的結論,並堅信「邏輯正確」的重要性。
但我們這些年卻堅信「眼見為實」,總是調研結論與書本判斷大相逕庭之時,才來個政策180度大轉彎,然後再用書本理論毀掉轉彎後的政策。這難道不是「折騰」?難道不是「愚昧」?難道還要繼續?
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主持召開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會上,他特別強調:把握宏觀經濟走勢「要增強預見性」的問題。為什麼要強調「預見性」?
這說明,中國政府各部門過去對宏觀經濟走勢的「預見性」非常低劣,這是總理在表達不滿。但為什麼預見性如此之差?
筆者認為,關鍵是部門主要負責人對經濟形勢缺乏獨立的研究、客觀的判斷,毫無主見,面對新變化用書本解釋不通就說什麼「複雜」、「不確定」,這不是應付差事嗎?請問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什麼時候簡單過?什麼時候確定過?
必須意識到:「愚昧」已經使中國經濟深陷惡性循環,至今無法自拔,而且大量消耗了財政資源,消耗國力。之所以說是「消耗」,是因為每一次財政投入,都被錯誤的貨幣政策「對沖」,並使財政消耗無疾而終,甚至變成外國人口袋中的收益。
國際金融「熱錢」來中國套取利差和匯差,中國不是把他們引向實業投資,而是把他們關進「池子」,結果是20多萬億的資金閑置,而每年為其白白支付400到600億元的利息。
同時,如果人民幣每年升值5%,那將意味著,中國16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購買力的損失,變成了「熱錢」收益,這筆錢相當於1萬多億元的人民幣。
這不算什麼,更大的損失我們無從計算。緊縮的貨幣政策緊不掉政府項目,結果是什麼?在總量(一定)控制的前提下,積極財政政策和緊縮貨幣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民間經濟越發虛弱,中國經濟主動性增長動力越弱化,越需要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如此惡性循環。
到頭來,本土民營資本大量外逃,帶走了他們在中國30年賺到的財富,使中國經濟更加虛弱。這部分外逃資本到底帶走了多少財富?到底給中國減少了多少就業和消費?
人們看不到統計數據,也不可能有統計數據,但從2011年四季度開始的一輪資本外逃卻是事實,是讓人想到便不寒而慄的事實。
這還不算,還有更大損失。即在用緊縮貨幣政策應對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的過程中,人們看到的事實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財富縮水,收入相對下降。
這筆錢哪去了?他們大量印鈔,讓金融強勢發揮最大效能,從大宗商品的漲跌中直接賺取收益。但由於中國的經濟結構,中國的實體經濟必然是資源價格被動的接受者。
企業被動接受了價格,必須向後端傳導,就算市場需求再小,也必須傳導,否則虧損。結果是什麼?國際金融資本的收益,通過一系列地傳導,轉嫁給了中國老百姓。這是多大的損失?無可估量。
所以筆者一直在強調: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資源價格與國際水平日益接軌之後,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根本與本土貨幣政策無關,再緊縮物價一樣上漲。
更殘酷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嚴厲地壓制了股市,中國老百姓財富相應縮水;緊縮的貨幣政策,嚴厲地壓制了內需,壓制了企業生產,使得老百姓收入增加無門。工資性收入增長無門,財產性收入增長無路,這等於徹底切斷了老百姓對抗成本上升的路徑。
周小川兩會時已經透徹地揭示了中國M2達到100億元的數據問題,但他們還要拿出來「炒」,為什麼?難道是在幫助美國人逼迫人民幣升值不成?
這樣做的結果實際非常壞,它實際是在綁架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迫使中國收緊貨幣,從而達到推高人民幣幣值的目的。這不是自掘墳墓?這種事,過去屢次發生,現在還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