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的溝通是家庭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家長由於年齡、經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與孩子的溝通中處於優勢地位,所以,家長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就是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員。
尊重孩子,意味著家長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承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人格。有的家長在與孩子交談時,或者自己蹲下來,或者把孩子抱起來,這種眼睛之間的對視,交流的是濃濃的愛意,傳遞的是深深的親情,達到的是心與心的溝通。
一、學會傾聽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我還用專門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嗎?其實,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多少家長能懂?不下一番工夫是很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的。
1.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安全的環境,讓孩子願意向家長傾訴有的孩子也願意與家長交流,但在交流中,孩子會很快發現,這種交流常常使自己處於不利的位置。如果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孩子說出一個壞消息,家長就會沒完沒了地嘮叨、批評或說教,甚至、責罵,非但不能分擔孩子的憂愁,反而增加他的煩惱,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而孩子一旦發現形勢不利,就會立刻中斷交流,時間長了,就可能什麼事也不對家長說。或者只報喜不報憂,甚至撒謊。
聰明的家長應該注意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學會表達或傾訴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對孩子來說,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種放鬆,因為無論是憂愁還是歡喜,都有人與他分擔與他分享。
2.積極傾聽,不評價,不說教,讓孩子毫無顧及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對孩子來說,有人聽他講就足夠了。家長要理解孩子,首先應尊重孩子的感受,接受和認可孩子的情緒情感,而不是否認和拒絕。特別是對待孩子那些不愉快的、消極的情緒,家長要讓他通過訴說宣泄出來,從而減輕其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有時當孩子發泄完自己不愉快的情緒後,家長應抱抱他或拍拍他,這種安慰比你給他講道理要好。
積極地傾聽,有時候還需要一定的策略。孩子由於語言發展的侷限,不善於甚至不會主動通過語言與家長溝通,特別是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往往會思維混亂,詞不達意。這時,需要家長穩定孩子的情緒,讓他別著急。然後,通過詢問的方法,幫助孩子把想說的問題具體化。比如,你可以插問:那是為什麼?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在哪兒?他怎麼說的?還有別人嗎?他怎麼做的?後來呢?等等,這些提問可以幫助孩子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家長和孩子交流時,多使用問號、逗號,少用句號和感嘆號。
二、細心觀察
孩子由於能力所限,不善於用語言傾訴,父母要瞭解孩子、觀察孩子,這是非常重要的。家長應該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善於捕捉和發現教育時機,適時並適當地給予指導,既不讓孩子感到父母在包辦和干涉,又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恰當地指導和幫助,讓孩子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真摯交談
交談是溝通的重要途徑,聰明的家長應懂得怎樣讓交談順利而有效地進行,懂得自己在與孩子交談中處於什麼樣的地位,怎樣通過交談把握教育時機滲透教育思想。在孩子傾訴時,如果家長一言不發,目光斜視,孩子會認為家長根本沒有關注他們,會不停地問:「媽媽,你在聽我說話嗎?」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會走過去把媽媽的頭扳過來,讓媽媽的眼睛看著自己,這樣他才繼續說。當孩子和你交談時,家長應停下手中的工作,目光注視著孩子,邊聽邊穿插一些語言:「是這麼回事啊!」「你怎麼想的?」「又怎麼樣了?「我知道了!」這樣做,一是表示自己願意聽,二是也表明瞭自己的態度,孩子在這種交談中也得到了及時的反饋,知道交談不是自顧自地說,而是要根據交談雙方的具體情況靈活處理信息,以保證交談的有效與成功。
溝通的方法很多,每個父母都可以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創造出新的、有效的溝通方法,提高溝通的層次,使親子關係達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