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6月30日訊】
鳳凰是極具靈性且聖潔的。(網路圖片)
鳳凰的外形
在《說文解字》還記載︰「鶠鳥也。一曰鳳皇也。」又《爾雅.釋鳥》曰︰「鶠,鳳,其雌皇。」郭璞.注︰「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所以,鶠也是鳳凰的別稱。鳳凰的形態是雞頭,蛇頸,燕頷,烏龜的背,魚的尾巴,羽毛是五彩顏色,約六尺高。
但在《韓詩外傳》的記載,對鳳凰的形狀有另一說法。天老是黃帝的一位大臣,他曾對黃帝論鳳說,鳳凰的頭像雞,下巴像燕,頸部像蛇,尾部像魚,前胸像鴻雁,身體像龜,有龍鱗紋。鳳凰的羽毛有五色紋彩,頭上的紋彩像「德」字,翅膀上的紋彩像「順」字,背上文采像「義」字,腹部的文采像「信」字,臉上的文采就像「仁」字。戴德、擁順、承義、抱信、行仁,故可說是五德具備之鳥。
在《山海經.南山經》上載︰「曰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意思是說,在丹穴山中有一種鳥,形體像雞,全身是五彩羽毛,叫作鳳皇。它頭上的紋彩是「德」字形狀,翅膀上的紋彩是「義」字形狀,背上的紋彩是「禮」字形狀,胸前的紋彩是「仁」字形狀,腹部的紋彩是「信」字形狀。鳳皇這種鳥,吃喝自然從容,會自己邊唱歌邊跳舞,只要它出現,天下就會太平。
此外,古籍《孔演圖》中記載︰「鳳為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飮。」意思是說,鳳凰是火精,生活在丹穴山,只棲息在梧桐樹上,只吃竹子結的子實,只喝甘甜的泉水。
所以,從鳳凰的習性來看,不啄食活蟲,不踐踏生草,不群居,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飮,飛則百鳥從之,只有在君道清明,太平聖世之時,鳳凰才會飛臨世間,而這些都足以說明鳳凰是極具靈性且聖潔的。
鳳凰的鳴聲
鳳凰除了羽毛鮮艷美麗,它的鳴聲雌雄也不同。如漢朝王充《論衡.講瑞》:「雄曰鳳,雌曰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又《左傳.莊公二十二年》:「鳳皇于飛,和鳴鏘鏘。」即指鳳凰雄鳴聲為即即,雌鳴聲為足足,雌雄和鳴則為鏘鏘。
此外,鳳凰在不同時間發出的鳴叫聲也會不同。如《宋書.符瑞志中》:「鳳凰者,仁鳥也……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上朔,夕鳴曰歸昌,昏鳴曰固常,夜鳴曰保長。」就是說,鳳凰在早晨的鳴聲為「發明」,白天的鳴聲為「上朔」,天黑後的鳴聲為「歸昌」,黃昏時的鳴聲為「固常」,夜晚的鳴聲為「保長」。
不過,關於鳳凰的鳴聲另有一說。漢朝劉向《說苑.辨物》︰「天老曰︰‘夫鳳……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長,飛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就是說,早晨的鳴聲為「發明」,白天的鳴聲為「保長」,飛行時的鳴聲為「上翔」,棲息時的鳴聲為「歸昌」。
鳳凰的象徵
鳳凰是古人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若逢太平盛世,就會有鳳凰飛來。古人還認為,君王如有仁德,就能感動天地,便會有珍異的東西出現,是吉祥的感應,稱為「瑞應」。如古代帝王,如黃帝之子少昊、周成王即位時,據傳都曾有鳳凰飛來慶賀。
鳳凰是天下太平的象徵,若逢太平盛世,就會有鳳凰飛來。(網路圖片)
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黃帝的兒子少昊,是春秋時代郯國的國君郯子的祖先。魯昭公十七年,郯子到魯國拜訪,魯昭公問他︰「少昊為什麼把鳥名做為官職名稱呢?」郯子回答︰「我們祖先少昊摯即位時,有鳳凰飛來祝賀,為了紀念鳳鳥,就用各種鳥命名各種不同的官職,鳳鳥氏,是主管天文曆法的官。」
鳳凰身具仁義禮智信五德,象徵維繫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力量,因此被視為是聖賢者受天命致太平的瑞應鳥。在《詩經.大雅.卷阿》也有這樣的記載︰「鳳皇于飛。」毛傳︰「鳳皇,靈鳥,仁瑞也。」
龍鳳除了被認為是祥瑞的徵兆外,古人也常用來比喻有德的之人。道家始祖老子就曾以鳳凰來比喻孔子,稱他是「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讚美孔子品德高尚有仁德;孔子則把老子比喻為龍,稱他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高深莫測」,讚美老子的知識與見解就如天上的龍,動靜自如,思維縱橫天地而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