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7月02日訊】一場中國式「錢荒」雖未散去,但中國的「雷曼時刻」遠未到來。
由於中國央行態度發生變化,銀行間市場利率出現回落,資金緊張問題暫時得到緩解,但這一事件已經足以改變中國金融界對未來貨幣供應的預期。
6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這樣的表態,被市場解讀為中國將放棄通過貨幣擴張推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也意味著未來貨幣供給速度會有所下降。顯然,政府希望通過利用總供給的增量來吸收部分貨幣存量,以適度降低價格總水平。
這樣的思路符合中國經濟現實,否則持續的通貨膨脹會損害國家的穩定基礎。中國央行此前對資金市場的強硬態度,顯然是新政府貨幣政策思路的體現。雖然消解通貨膨脹的想法值得肯定,但政策實施手段仍需要討論。
這場「人為的危機」結果超出決策者預料。央行本意是想教訓一下不聽話的商業銀行,但在中國經濟脆弱時期,這樣的舉足以讓金融機構產生慌亂,並對宏觀經濟帶來意想不到的衝擊。
理財產品和票據市場已然受到影響,但對股市的衝擊始料不及,好在央行及時調整了政策,向市場注入資金,抑制了短期利率上漲趨勢,穩定了投資者情緒。
事件似乎逐漸平息,但有關這場「支付危機」的討論仍在進行中。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稱,這不是「錢荒」,而是「心慌」。他期望央行給出更清晰、穩定的政策預期。姜建清的表態被認為是對央行的委婉批評。
顯然,作為最後貸款人的央行有義務穩定利率,並及時向市場提供流動性,避免個別機構出現支付危機。此番SHIBOR大幅波動,讓央行此前準備將其發展為市場基準利率的努力大打折扣。
對於央行而言,如何向市場給出清晰穩定的市場預期至關重要。中國央行習慣了出其不意,他們似乎樂於看到金融機構的手足無措和市場的無可奈何,但這種做法必然增大交易成本。
中國央行近來強調管理通脹預期,但由於決策者存在動態不一致性問題,使得管理通脹難度加大。信息經濟學認為,當貨幣政策由一個眾所周知及其厭惡通貨膨脹的人控制時,現實通貨膨脹,進而預期通貨膨脹也就越低。
但中國現實卻與此相反。中國央行一直奉行寬鬆貨幣政策,這使得公眾無法相信貨幣當局會當真控制通貨膨脹。
另外,中國央行不具有獨立的貨幣管理地位,缺乏中央銀行家最優的「保守主義」水平,也讓市場難以形成新的清晰的政策預期。李克強總理一再強調「改革紅利」,那麼金融改革恐怕得先從中國央行的工作方式做起。
對於如何「盤活存量」,也是一個問題。
一塊金融存量,簡單而言,對居民就是一筆存款,對銀行就是一宗貸款,對貸款人就是一個投資。如果項目不能盈利,貸款人就無法還款,銀行就會出現壞賬,居民就會喪失未來預期。
因此,盤活金融存量不是從銀行入手,而是要從實體經濟下功夫,只有放鬆管制,增加供給,提高實體經濟利潤率水平,才能有效讓存量資金流動起來。
另一方面講,如果經濟泡沫嚴重,實體經濟也會艱難維持,盤活存量必是無法完成的目標,因此著手抑制「錢生錢」遊戲,也是一個不錯的現實選擇。如此看,中國的貨幣問題並不簡單。
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中國無法延續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機,也推動物價總水平一路上漲,在資源短缺和外需下降條件下,過度投資只能帶來產能過剩和通貨膨脹。
而從國際環境看,由於美聯儲已經暗示量化寬鬆政策退出時間表,這會導致美元回流美國,熱錢也會流出中國。5月外匯佔款的下降既有打擊假出口效果,也有資金外流效應。
此時中國面臨困難選擇。如果要維持經濟增長,繼續用信貸刺激,那麼就需要降低存款準備金比率,以增加流動性供給,但帶給市場的信號是刺激無效投資和房價上漲,並帶來新的通貨膨脹預期。而要對沖通脹,又得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以維持勞動者的「簡單再生產」。
但由於中國目前吸收就業的主體是私營企業,而老闆們並不會「講政治」,他們要麼堅持不漲工資,要麼減少就業機會,這樣的結果自然產生社會壓力。
因此,政府再用印鈔票辦法維持增長勢必導致執政基礎發生動搖,無論從經濟轉型角度,還是維護社會穩定角度,適度降低貨幣增速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貨幣政策緊縮的後果不言而喻,資產要重新定價,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都要受到衝擊。地方政府債務無法借新償舊,理財產品的貨幣池子會缺水,利率高企則影響貸款投向和實體經濟投資。
要命的問題是,資金的逐利性必然讓有限資源流向利潤率高的產業,而房地產自然是資金的優先選擇。因而如何讓有限增量貨幣流向新興產業,仍需決策者認真做功課。
因為資金緊張導致的貨幣價格升高不可避免,而資金逐利性又讓房地產業具有吸引力,但隨著通脹預期徹底逆轉,房地產投資風險臨近邊界。
房地產投資的前提是預期房價繼續上漲,但房價上漲表面看由供求關係決定,實際更受貨幣增量影響,一旦市場看到貨幣增速下降,對房價預期也會隨之改變。
當然,房價短期並不會出現大幅調整,這是因為限購政策決定了住房交易量無法放大。由於需求受限,實際二手房供給也發生萎縮。一旦放開限購,則市場交易量會突然放大,並引發價格快速下降。
由於中國經濟長期泡沫問題突出,週期性經濟危機不可避免,而引發中國式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房價下跌。
如果政府推行房產稅並放開限購,那麼在貨幣供給緊縮背景下,由於「囚徒困境」,勢必引發囤房者爭相拋售,導致房價快速下降,從而引爆中國的「雷曼時刻」。可以做出這樣一個判斷,房產稅和限購放開,將是中國式危機的引爆點。
危機不可避免,政府現在能做的就是,儘可能釋放風險,讓「硬著陸」的損失降到最小,並將「雷曼時刻」儘可能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