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7日訊】中國人對遊學並不陌生。在古代就有遍訪名山大川,結交文人騷客的傳統,不少人為此樂不思蜀,不知老之將至。到了明代董其昌更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名言。講得就是光讀書是不夠的,還要出去遊歷,書本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有進步。當然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古代人多不會出國遊學。少數例外包括唐代的玄奘和尚。這位西遊記的原型西出長安,遊歷西域眾多國家,最後到達天竺,研習佛學十多年後回國,成就了一代宗師。但玄奘的西遊更多的是宗教朝聖而非以滿足好奇心為主要目的的遊學。說到大規模的海外遊學,還要承認這是英國人的發明。
三百多年前,英國的年輕貴族在讀完牛津劍橋大學後遠征到法國和義大利去探尋藝術,文化以及西方文明的源泉。在資金上幾乎沒有限制,貴族們可以花上幾個月或更長時間漫遊。他們委託當地的畫師繪畫,練習完善自己的語言技能,並混跡在歐洲大陸的上流社會之中。沒有人知道是誰首先想出這個主意,但很快他們的遠行就有了個很合適的名稱:大遊學(Grand Tour)。
十七世紀歐洲知識界普遍認為,知識全部來自於外部感官,人的所知取決於他所被暴露的物理環境。因此,要想擴大一個人的知識,必須改變他所在的地方。大遊學的主要價值在於讓這些有錢有閑的年輕人徜徉在西方經典時期(指古希臘和古羅馬)以及文藝復興的文化遺產之中,同時能接觸到歐洲大陸時尚,禮貌的社交圈子。此外,它也給予參與者很少有的機會,觀看某種特定的藝術作品,或聽到某些特定的音樂。大遊學可以持續數月至幾年。它通常在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兼導師(稱為Cicerone)陪伴下進行的。
大遊學的行程多從英國開始。渡過英吉利海峽到達比利時或法國,在那裡遊客可以找到導師,如果很有錢的話還可以雇一幫僕人。然後他們一同從水路或陸路向巴黎進軍。在巴黎遊客可以學習法語,交誼舞,擊劍和馬術等。巴黎的吸引力在於其精緻的語言,法國上流社會的禮節,以及宮廷時尚。這為年輕人回去後做官或從事外交工作做準備。
從巴黎旅行者會前往瑞士的日內瓦,在那裡要完成旅程中最艱難的一段,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北部。在到達義大利之後,遊客會遊覽都靈,佛羅倫薩等意北名城,觀賞羅馬時代以及文藝復興盛期的繪畫和雕塑。遊客再前行至比薩,博洛尼亞和威尼斯。英國人認為威尼斯是「義大利腐朽生活的魅力」的典型代表,所以它也成為大遊學中一個文化的高潮。從威尼斯遊客前往羅馬城研習的古羅馬廢墟,以及羅馬的早期基督教,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的繪畫,雕塑,建築的傑作。不少大遊學的旅行者還會去那不勒斯學習音樂。那不勒斯通常是大遊學的最後一站,但也有人乘船去西西里島甚至希臘。
大遊學遊客回國時會帶攜帶一路收集的藝術品,繪圖,圖片,雕塑等。這些東西可能會在家裡的圖書館,展櫃,花園裡展示於人。到了後來,大遊學變成了一個財富和自由的象徵,擺顯的味道相當濃厚。
馬克吐溫的大遊學
1825年以後,蒸汽動力的交通工具興起,大遊學的習俗還在繼續,但卻發生了質的變化 – 更加便宜,更安全,更方便,連中產階級也付得起。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多數受過教育家境較好的年輕男性都參加了大遊學。在遊學人流也包括許多美國人。作為一個年輕和新興的國家,美國缺少英,法,義大利,希臘的悠久歷史和藝術傳統,美國的精英人士也很自然的把到歐洲參加大遊學作為博雅教育(Liberal Art Education)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參加大遊學的美國人中最出名的可能要算馬克吐溫了(Mark Twain)。
1867年,當時還是記者的馬克吐溫得到了一份美差。在一家加州報紙的贊助下,他登上一艘叫Quaker City的美國船,一路遊歷歐洲以及聖城耶路撒冷。他的一系列信件在多家報紙上發表引起轟動,這些短文後來收集成冊發表為遊記「傻子出國記「(The Innocents Abroad)。不同於當時流行的很嚴肅的遊記寫法,馬克吐溫以幽默搞笑為特點,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本書成了他賣的最好的作品,現在讀來依然讓你忍俊不已。
當美國的牛仔文化同歐洲精緻而有些裝腔作勢的文化相遇會產生什麼後果?當然是火花四濺的文明的衝突。這裡是從書裡摘錄的幾個片斷可以看出些端倪。關於巴黎著名的康康舞 (Can-can),馬克吐溫是這樣描述的:
「康康舞的宗旨就是跳的越野性,越吵鬧,越瘋狂就越好。你應該儘可能地裸露,如果你是一個女人的話。你應該儘可能地踢高,不管你屬於哪個性別。我真的一點都沒有誇張」。
紅磨坊的康康舞女郎
對於巴黎人的法語水平,馬克吐溫表示不敢恭維。
「在巴黎,每當我們對他們講法語的時候他們只是睜著眼睛,盯著我們!我們從來沒有成功地使那些白痴聽懂他們自己的語言。」
馬克吐溫對義大利的印象就更差了,輝煌的教堂,貧苦的人民,成為一個鮮明的對照。
「我可以這麼說,義大利在過去的1500年,已經把她所有的能量,所有的金錢,以及她所有的努力都花費在建造數量眾多美幻美輪的教堂上了,完成它的代價是讓一半的人民挨餓。如今的義大利是輝煌和苦難的一個巨大展覽館。把一座美國城市所有的教堂放在一起,都買不起義大利數以百計教堂中任何一家所擁有的珠寶。」
「我想跪倒和崇拜的時候,骯髒的乞丐卻在我周圍一擁而上,對比實在太醒目,太暗示了,我說。‘哦,經典的義大利的子孫們,難到是奮鬥的精神,自力更生,高尚的努力,都在你們身上已經完全死去了嗎?我要詛咒你的懶惰和無所事事,你為什麼不卻搶教堂?’」
大遊學和斯坦福大學
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曾經說過:「根據當時習俗,也許是名符其實,大遊學完成一個英國紳士的教育。」由此可見大遊學對受過教育的人的一生的影響。但大遊學中發生的事情也曾改變了世界嗎?一點不錯,且讓我說給你聽。
1884年,15歲的美國男孩小利蘭-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Jr)正在父母的陪伴下在歐洲遊學。他的父親老利蘭-斯坦福靠修鐵路發了財,曾擔任過美國加州州長和參議員,也是美國頂級的富豪之一。父親下決心要把唯一的兒子培養成有知識,有教養的紳士好繼承自己的產業。可就當小利蘭在享受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旅程時,卻發生了件大事。小利蘭在希臘感染上傷寒。他在雅典病倒後父母趕緊把他送到義大利接受治療,先是那不勒斯,然後到羅馬,小利蘭的情況時好時壞,最後在佛羅倫薩居然夭折了。小利蘭-斯坦福離16歲生日還差兩個月。
斯坦福一家三口的雕像
斯坦福痛失獨子,傷心欲絕。當時他的妻子簡(Jane)已經五十多歲了,不可能再生孩子。兩人相對淚眼,老斯坦福對妻子說「加利福尼亞的孩子將成為我們的孩子「 (the children of California shall be our children)。他們決定把錢拿出來為加州的孩子做些事情,以告慰逝去的小利蘭。
每次讀到這裡我都很感動,世人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好,這是人之常情。可當孩子沒有了以後,斯坦福想到不是娶個二奶小三再生一個,而是將小愛變成大愛,將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相比之下,中國的富豪不但錢的來路有問題,發財之後除了買豪車,玩女人,炫富鬥狠之外不知道如何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高下立刻就分出來了。
斯坦福夫婦考慮幾種可能性 - 大學,技校,或博物館。從歐洲回到美國後,他們在東海岸考察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康奈爾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討教如何在加州建立一所新大學。 網上出現過斯坦福夫婦假裝窮人要給哈佛捐款被拒的故事,這當然是假的。實際上哈佛校長艾略特接待了斯坦福夫婦並鼓勵他們建立大學,艾略特估計500萬美元大概夠了。斯坦福和妻子四目對視,覺得這個錢我們是拿得出來。
最終,他們決定用小利蘭的名字建立兩所機構 – 一所大學和一所博物館。從一開始他們就做了幾項非傳統的選擇:1) 斯坦福大學將是男女同校的,而當時大部分大學只招男生;2) 斯坦福大學將是非宗教的,當時大部分大學與都與宗教機構有聯繫;3) 斯坦福將更注重實際運用,以培養「有文化和有用的公民。」 (cultured and useful citizens)。
1891年10月1日,斯坦福(全名是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在經過6年的規劃和建設後敞開了大門。紐約一家報紙曾預測斯坦福的教授將在「大理石大廳裡面對空板凳講課」,這個預言很快就被推翻了。第一屆新生包括555名男女學生。到了第二年教師從15名擴大到49名。
老斯坦福在大學開張後兩年就去世,妻子簡-斯坦福成為實際掌控大學的人。老斯坦福的死亡導致大學遭受了嚴重的經濟困難,董事會有人曾主張將大學暫時關閉,直到稅務和法律問題解決後再重開,但她堅持要繼續開下去。在以後幾年內,簡就像管理自己家庭一樣管理大學,用她個人資源來支付教授薪金和並且典當自己的珠寶使得大學的建設能夠繼續。
1905年,簡-斯坦福指示大學的董事會,在她去世後,將她收藏的珠寶出售,並用所得資金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基金「專門用於購買書籍和其他出版物。」董事會後來嚴格地遵守這一安排,「珠寶基金」一直用於擴大斯坦福圖書館的收藏。這筆基金最初時值大約50萬美元,現在的價值約為2000萬美元。
100多年過去了,斯坦福大學早已不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西部小學校,它一躍成為與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比肩的頂級大學。不但各方面都十分出色,得益于于老斯坦福所強調的「實用」的方針,斯坦福在工科方面更是幾乎沒有對手。受惠的人也不再只是加州的子弟,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因它而受益。如果沒有斯坦福,這樣說吧,就不會有矽谷;沒有矽谷,就不會有信息革命,也就沒有個人電腦,英特網,網站,臉書,博客,智能手機,等許許多多我們今日不能缺少的東西。而這一切的開始都是因為一個15的男孩在希臘得的傷寒。我想小利蘭-斯坦福在天有靈一定會對後來的結果非常滿意。
白露為霜後記:今年7月6日韓亞航空214號班機在舊金山發生了空難,飛機在降落時墜毀。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81人受傷。事故的死者和傷者中有很多是到美國來遊學的中學生。痛心之餘中文媒體對這種遊學的價值提出了很多質疑。最近幾年中國人出國遊學興起,相隨著也出現了很多亂象。白露以為目前到美國遊學的確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出來旅行總是有些風險的,實際上也用不著因噎廢食。逝者已矣,生者如果能從中吸取教訓,不再重蹈覆轍,也不失為不幸中的大幸。
以下是一組原創照片:夕陽下的斯坦福 (main quad and memorial church)
紅磨坊的康康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