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25日訊】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裏,兩條罕見的皇帶魚被海水衝上了加利福尼亞州的海灘,在海洋科學家和公眾之間引發了不小的熱情。皇帶魚主要生活在深海,很少出現在海面附近,儘管它們被認為是「大海蛇」古老傳說的原型。
當地時間本週五,一條4.3米長的皇帶魚出現在加州歐申賽德的一個沙灘上。而就在5天之前,在加州卡塔麗娜島托陽灣(Toyon Bay)的海灘上,卡塔麗娜海洋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發現了一條5.5米長的皇帶魚屍體。
米爾頓·樂福(Milton Love)是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生物學家,他認為這兩條皇帶魚的出現只不過是某種巧合。他懷疑,這兩條長度驚人的皇帶魚可能是被強大的水流衝到了沙灘上,並因為不斷受到摔打而死。
在網際網路上,這兩條皇帶魚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他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也開了不少玩笑。以下我們將盤點關於皇帶魚的5個最令人驚奇的事實。
1. 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類
皇帶魚(學名:Regalecus glesne)在1772年第一次被描述,由於其生活在深海中,因此很少有目擊的記錄。通常認為它們活動的水深主要在1000米左右。皇帶魚是已知硬骨魚類中最長的,能夠達到17米長,體重可達到270公斤。
這種銀白色的大魚有時候會被稱為「鯡魚王」,因為它們的外表與較小的鯡魚類似。在英文中皇帶魚被稱為「oarfish」,這是因為它們長長的胸鰭很像船槳(oar)。在帕勞,皇帶魚曾經在2000年被印上郵票,那裡的人們稱其為「公雞魚」(rooster fish),這是因為皇帶魚具有修長而且呈紅色的鰭條。在中國,由於它們的巨大體型和帶狀身軀,因此被稱為「皇帶魚」。
2. 皇帶魚的肉嘗起來就像凝膠物質
由於很少觀察到活的皇帶魚,因此科學家對它們的保育狀態並不瞭解。它們時不時會作為兼捕漁獲被漁民們撈上來。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網站介紹,有人曾經嘗試吃皇帶魚,其魚肉嘗起來「既鬆弛又黏糊」,口感不是很好。
3. 皇帶魚以浮游生物為食,對人類無危險性
儘管皇帶魚可能是許多「大海蛇」和海怪傳說的原型,但它們其實對人類並沒有威脅。皇帶魚的主要食物是微小的浮游生物,其消化系統的開口很小。它們甚至沒有真正的牙齒,而是用脆弱的鰓耙結構來捕獲浮游生物。
皇帶魚偶爾可以在海面上見到,但科學家認為它們是被風暴或強水流帶到水面的,也有可能是由於遇到危險或死亡等原因。一條從海面上衝出來的皇帶魚看起來或許很像嚇人的海怪,但其實並不會對水裡或船上的人帶來什麼危險。
4. 沒有鱗片的皇帶魚
與許多硬骨魚類不同的是,皇帶魚沒有鱗片。它們身上長有疣粒和由鳥嘌呤組成的銀色外皮。這種皮膚使它們能適應深海高壓的環境,但在海面上就顯得十分柔軟和脆弱。
5.皇帶魚有能預報地震的傳說
在日本,皇帶魚很久以前就在民間傳說中出現。與之相關的是另一種較小的皇帶魚:勒氏皇帶魚(學名:Regalecus russelii)。日本人將勒氏皇帶魚比喻為來自龍宮的信使,即「龍宮之遣」。根據傳統的說法,如果有許多皇帶魚被衝上海灘,就可能意味著大地震即將到來。
據一些媒體報導,這種說法可能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當然,目前科學家並不會使用魚類來預報地震。Kiyoshi Wadatsumi是在非營利性組織e-PISCO(大氣離子地震預測研究組)進行地震研究的科學家,他告訴媒體:「深海魚類就生活在海床附近,它們對海底斷層的活動比海面附近的魚類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