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09日訊】(看中國記者鄭文新綜合報導)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11月9日開始舉行,引起國際媒體極大的關注。有德媒指出,中共絕對不打算放棄手中的權力,改革提的只是經濟轉型,絕非政治轉型;法國媒體則形容這次全會:中國領導層「後背貼牆、無處可遁」;更有英媒指出:改革要求當局放鬆管控,實施實質性改革,否則,中國經濟將很有可能失去動力,而那將成為中共合法性的終極挑戰。
德國之聲:這個黨絕對不打算放棄手中的權力
11月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發表了多個德語媒體對中共三中全會的評論,德語媒體在諸多相關報導和分析中強調指出,若缺乏政改,深化經濟改革的願望恐難實現,由此,本次全會喚起的期待或許最終會被失望所取代。
《柏林日報》記者發自北京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如今,中國領導層提的是經濟轉型。而政治轉型,它是不願意的。這個黨絕對不打算放棄手中的權力。迄今,國家以商品出口為導向,強調基礎項目投資,現在,它要求擴大內需,注重服務業、實施城鎮化、將大量人口從農村遷移至城市。
文章在簡要介紹了由智庫「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備制的被視為提供了深化改革具體內容的「383」計畫後,寫道:「該計畫在全會上會起什麼作用,完全不清楚。全會不會有勇氣,拿國企開刀。讓農民有權得到土地的農業改革大概也不會列入討論議題。……在金融領域倒可能有所動作。……‘383計畫’將只是一個願望清單,它雖然提供了人們瞭解北京強人們正式思維方式的機會,卻絕不是以黨的文件形式出現的行動清單。全會的結束文件會是妥協產物。
《南德意志報》「政治」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也對三中全會的成果不看好。文章作者確信,在政治改革領域,三中全會將難有作為,根本原因在於當局沒有政改配套,經改終將止步。
報導指,習近平有很多反對者,多年來,產生了太多過於強勢和富有的家族;他的周圍有大量精英從國有產業得到了太大的利益;針對為使中國經濟適應未來而必須的切割措施的抵抗異常強大。最後,只剩下摻水分的改革。
美國之音:不少在北京的訪民已經感到恐怖氣氛
11月8日,美國之音的報導稱,中共三中全會召開前夕,各地訪民雲集北京,頻頻傳出被截訪、扣押或遭圍堵、監控的消息。日前被警察綁架失蹤的遼寧丹東維權人士、「訪民春晚」主要策劃人姜家文據說已經送進看守所刑事拘留。一些在北京的上訪者表示,由於當局加大抓捕、遣返力度,不少擔心被維穩的外地訪民避免在此敏感時刻參與集體維權,甚至不敢出頭露面。
三中全會前夕安保升溫,各省訪民進京遇阻。消息引述乘火車到北京上訪者的話說,乘務員講,(由於)天安門恐怖襲擊的事,「今天開始,上訪人不讓進京。」 上訪8年多次被關黑監獄、曾身穿寫有「冤」字的白衣跳樓抗議的肖書君指出,不少在北京的訪民已經感到恐怖氣氛。
法廣:中國領導層「後背貼牆、無處可遁」
11月8日法廣報導,法國經濟報紙回聲報記者格列錫永(Gabriel Gresillon)開篇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這次全會的背景:中國領導層已經後背貼牆、無處可逃避了。
無論各方對局勢嚴重性如何判斷,在盡快改革這一點上是有共識的,但是北京會把改革付諸行動嗎?細說起來,大多數的改革決策都不無可疑之處,因為這涉及到觸動利益集團的問題。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薄智躍表示,光看紙面上,當局會有一個大規模、面面俱到的改革計畫,但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實施。
在回聲報第12版,格列錫永更詳細分析了中國農村強制征地和農民工的社會地位問題。中國目前有2.63億流動人口只具有半合法的地位,因為戶口制度限制了移民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裡享有教育、退休和醫保等基本的公共服務。在他看來,征地和環境污染,已經一道成為導致社會動盪的兩大根源。
英國《金融時報》:中國改革需挑戰既得利益
11月8日《金融時報》發表社評稱,中國改革需挑戰既得利益 。社評認為,中國必須從依賴投資向內需拉動轉變,實現經濟再平衡。
文章說,如果說中國在變化,它也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推行的龐大刺激計畫讓早已臃腫的國企再度「充血」,使經濟增長對投資的倚賴有增無減。投資原來越多,經濟產出卻越來越少。這種形勢無法長期維持,它會導致不良貸款升高。鋼鐵等行業長期的產能過剩,正在扼殺盈利能力,並很可能導致通縮。中國亟需創新能力,而國企在這方面不大可能有突破。
文章還指,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戰既得利益。戶籍制度改革必須讓農民能夠與現有城市居民平等地居住在城市中。中國還需要更加強健、更中立的司法體系,既能解決商業糾紛,也能解決企業與政府間的爭端。改革清單還有很長。
這些改革非常艱難,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它要求中共放鬆管控,但中國的執政黨別無選擇。除非實施實質性改革,中國經濟將很有可能失去動力。而那將成為中共合法性的終極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