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29日訊】【核心提示】 發生於上世紀90年代初前蘇聯的那場劇變,無疑是世界歷史中重大事件,有太多課題值得研究、總結,從而使之對社會科學研究有所裨益。而如今在我國流行的「蘇聯亡黨亡國」一說究竟是否準確而貼切,是否名副其實,看來仍須認真審視和考證。科學拒絕「馬馬虎虎差不多」。
最近看李慎明總策劃的「黨內教育參考片」《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時時想到一些問題,是為「斷想」。前兩天記錄了「斷想之一」,這裡算是「之二」吧。
總聽一些人叨叨「蘇聯亡黨亡國」了,因為作為國名的「蘇聯」不存在了,作為「蘇共」的政黨名不存在了,似乎都「消亡」了。但又總覺得哪兒不對勁,總感覺言過其實——這黨、這國死了?消亡了?不存在了?我們要「祭奠」它了?我們是在「祭奠」一個名稱還是一個實體?或者在「祭奠」一個別的什麼東西?怎麼似乎沒聽到前蘇聯老百姓說過他們如今是「亡國奴」呢?原蘇共某些老黨員罵戈巴契夫、葉利欽的有,但為何幾乎未見他們有「亡黨亡國」一說呢?為何俄羅斯共產黨還在活動,其總書記還曾參加俄羅斯總統競選呢?不是「亡黨」了嗎?
1 、如果這也算「亡黨亡國」的話……
如果說一個人因為改了姓或名,這個人便算是「亡」了的話——那麼蘇共可算是「亡黨」。但我們知道,一個人若改了姓或名,只要那人還活著,我們就只能說「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那人並未「亡」,是名亡而實存。從這層意義上說,蘇共並未「亡黨」,因為佔原蘇聯版圖76%的俄羅斯還完整存在著,而俄羅斯共產黨也一直合法存在的,其總書記久加諾夫就是原蘇共老黨員,近些年還曾幾次參加總統競選。由此看來蘇共僅僅是恢復了「十月革命」時列寧領導的「俄羅斯共產黨」這一名稱、失去了「執政黨」地位和權力罷了——當然,如果說一個執政黨失去了執政地位和權力、恢復了初創時使用的名稱,這便算是「亡黨」的話,如果「亡黨」之定義本來就該如此的話,那我們自然無話可說。
再說「亡國」。先有一比:如果說,一個大家庭,弟兄分家了,這個家庭就算「亡」了的話——那麼蘇聯可算是「亡國」。但我們也都知道,分家與「家亡」畢竟並非同一概念。從這層意義上說,蘇聯只是因「依法分家」而無法使用原來聯盟的名稱罷了;而「分家」後的原蘇聯主體俄羅斯國土面積大體回到了「十月革命」時的歷史起點和原貌,仍很廣大(1707.54萬平方公里,接近兩個中國面積);更重要的是,從蘇聯《憲法》的規定和其形成的歷史而言,它的「解體」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分裂」(下文再表);且「分家」後俄羅斯和各小「兄弟」們過得都比原來更好。說這也叫「亡國」,似乎還太過勉強。
當然,如果說,一個原本就允許自由加盟或退出的「國家聯盟」按章依法分開了獨立了,這也可定義為「亡國」的話,那我們也無話可說。但筆者總認為,國際上大多將這一事件稱為「解體」而非「亡國」,這不能說沒有道理。做學術研究對概念的使用和界定應當更嚴謹,這是常識。
「黨」未亡,只是恢復了列寧時期的名稱,但這個黨的執政地位暫時「亡」了(也可能再競選上臺),這很清楚,不再說它了。
我們倒想探討一下所謂「亡國」——準確地說,就是蘇聯這個「國家聯盟」為什麼會突然不再「聯盟」下去了。
2、「蘇聯」——大有講究的國名
國名如人名,愛怎麼叫自然都可以;但我們不能說一概都如數字代碼一樣毫無實際意義,也不能說名與實沒有內在含義和邏輯聯繫。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通稱「英國」)……而蘇聯的全稱卻不是「××國」,而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共和國聯盟」?真有點怪怪——這樣的「國名」無法不使人想到當今的「歐盟」(全稱「歐洲聯盟」)或「東盟」(全稱「東南亞國家聯盟」)。回溯90多年來前蘇聯「建國」和擴張的歷史,我們便可知道這怪怪的國名大有講究。
3、歷史由來:「蘇聯」之所以稱為「共和國聯盟」
1922年以前,從版圖到國名,地球上沒有「蘇聯」,只有後來成為這個「國家聯盟」主體的「俄羅斯帝國」。這與歷史久遠的中國等國家毫無可比性。
即便1917年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也只是將「俄羅斯帝國」改名為「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也沒有「蘇聯」。
直到91年前的1922年,在北方那片廣袤的大地上先後有4個宣稱搞「社會主義」的國家,它們是列寧領導的俄羅斯聯邦(蘇俄)和烏克蘭、白俄羅斯、外高加索聯邦。但它們仍是各自獨立的國家。而在這一年10月的俄共中央全會上,列寧提出成立新國家的建議得到通過。經協商,上述4個共和國決定「聯盟」。這一年末的 12月30日,莫斯科大劇院召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正式通過了這個「聯盟」的成立宣言和聯盟條約。列寧的設想也就是:蘇聯是「各主權國家間的」聯盟(這樣性質的聯邦,與中國、美國等國家無法相比),參加蘇聯的各國家除了將軍事和外交大權交給「聯盟中央」外,保留一切國家權力,理論上說,蘇聯最多是一個比較緊密的邦聯(「邦聯」者,即兩個以上完全主權的國家,根據它們自願締結的國際條約建立的國家聯合體,這就真有點類似「歐盟」了)。
4、蘇聯「解體」的依據是蘇聯《憲法》和聯盟條約的規定,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分裂,故似乎談不上所謂「亡國」
儘管後來的蘇聯高度鐵腕集權統治,但「蘇聯」創立時由4個國家訂立的「聯盟條約」畢竟還是明文規定:每個加盟共和國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而後來的蘇聯《憲法》也仍然有這樣的文字規定:蘇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由15個平等權利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直至1977年修訂的《憲法》仍規定:「蘇聯的國家結構形式是聯邦制,各加盟共和國是主權國家,享有自由退出蘇聯的權利(但取消了加盟共和國有編製本共和國軍隊的權利)」。甚至在1944年,蘇聯還賦予加盟共和國自由的外交處決權等多項主權,可以自主與別國建立外交關係而無須「聯盟中央」批准——儘管那些加盟共和國後來在史達林越來越嚴厲的鐵腕統治下絕無退出「蘇聯」的絲毫可能性,連說一聲都將遭致「無產階級專政」殺身之禍——但僅從聯盟條約和《憲法》規定而言,把1991年「蘇聯」的解體說成是「亡國」,似乎就很不妥當了——充其量,他們退出蘇聯,也只是行使《憲法》和當初的「聯盟條約」所賦予他們的合法權利。而各加盟共和國宣布獨立後,俄羅斯疆域面積仍為世界第一,接近兩個中國!也正因為「解體」是有法律依據的,所以並沒有引發戰爭衝突,也未引來國際干預。
如此「蘇聯解體」可以稱為「亡國」嗎?
誠然,蘇聯的劇變(即所謂「亡黨亡國」),最初肯定動盪了一陣,我們對此記憶猶新;但動盪過後的結果告訴我們,如此和平地「亡黨亡國」總體上並未給那裡的人民帶來多大災難,且動盪過後各獨立的原加盟共和國逐步好轉,儘管還存在這樣那樣問題,但與蘇聯時期相比人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且不再恐懼於「蘇聯時代」的法西斯專制統治(參閱文末資料);若論感到痛心疾首、如喪考妣的應當是下了臺的執政者和既得利益集團。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確實未見多少百姓捶胸頓足尋死覓活要回到「蘇聯時代」的報導。對當今政府不滿的俄羅斯人肯定有,舉牌遊行也常見,但真正想回到史達林時代或前蘇聯的平民百姓的確極其罕見——即便對眼下牢騷滿腹的人。正如俄羅斯、蘇聯問題專家、中央黨校國際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左鳳榮教授的介紹:「儘管有人懷念蘇聯時代大國的輝煌,但沒有人再願意回到那個時代去。」
如此「蘇聯解體」可以稱為「亡國」嗎?
5、蘇聯「解體」是不是好事——實踐檢驗是標準
眾所周知,後來的「蘇聯」共有加盟共和國16個。那麼,「蘇聯」怎樣由1922年當初的4個共和國「聯盟」擴展到16個加盟共和國的呢?這本身就是一部史達林和史達林主義統治下「蘇聯」的擴張史,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考,筆者無須評說。
但有一點卻可以依據蘇聯的擴張史而推想:這樣的「蘇聯」幾乎是沒有國家疆界限制的(由4個「加盟共和國」發展到16個),不管出於一些國家的主動或是被迫或是某種非正常狀態,都可以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擴張」自始至終伴隨著「蘇聯」的存在——有的人也許忘記了,蘇聯的第16個加盟共和國「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竟然是在1990年才加入蘇聯的,只是「加盟」不久,蘇聯就解體了。
倘若蘇聯沒有「解體」,誰又能預測這樣的擴張到何時才會終止?這使人不大敢繼續往下想了……
從蘇聯曾擁有足可以毀滅地球幾次的大量核武器和空間技術來說,從「北極熊」具有擴張主義霸權主義的歷史傳統和現實來說,這樣的版圖隨時「動態」擴張著的「蘇聯」解體,恐怕對中國、對世界和平以及對那些曾經「加盟」的共和國本身都未必不是一件大好事;而它的「解體」也只不過是還蘇俄「十月革命」時的本來歷史面目而已。蘇聯擴張為後來龐大的蘇聯,稍稍熟悉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裡面有多少「非常」故事和「非常」手段,這其中有淚有血有屈辱和恐懼,後來的蘇聯並非如中國這樣數百上千年古已有之的歷史形成,那麼它的「解體」難道不可視為一個依其自身《憲法》而恢復歷史原貌的正常現象?
這就是所謂的「蘇聯亡黨亡國」。該不該「亡」,如此之「亡」好不好,當由實踐檢驗。
那麼,「蘇聯」的解體是否給它的人民帶來了災難?他們是否今不如昔?筆者不想再用篇幅引用各種資料和事例來說明瞭,資料很多,各位看官皆可搜尋到。不過也頗為「鐵腕」的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所說,應當頗有概括性:「誰要是不為蘇聯解體而感到遺憾,他就是沒有心肝;誰要是想恢復原來模樣的蘇聯,他就是沒頭腦。」而大多數俄羅斯人確實還是更願意活在現在,而絕非退回到「蘇聯時期」。這就是現實。
所謂「蘇聯亡黨亡國」,如此而已!有人急著「祭奠」也無甚不可,但實踐仍在繼續檢驗著。
2013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