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2月04日訊】華盛頓 — 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最近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要求全面監控地方政府性債務,並堅決制止地方政府及其下屬單位、團體和融資平臺違法擔保或違規融資。中國此舉凸顯中國債務問題的嚴峻性。在此之前,中國審計署應國務院要求,從8月1日起對全國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摸底和徹查。
實際上,中國的債務問題早已令國際金融市場和觀察人士感到擔憂。今年4月,國際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惠譽同時還發出警告說,「信貸增速大大超過了中國GDP的增速,使威脅中國金融穩定的風險大增。」這是自1999年以來,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首次被一家大型國際信用機構下調。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高級研究員、前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黃育川(Yukon Huang)說:「一種估測認為,中國整體的債務水平從佔GPD的160%上升到大約佔GDP的210%,增長的速度非常快。」
歷史上,債務比例的迅速上升曾在其它新興市場國家,比如韓國和阿根廷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的數據,中國債務總額,即政府、企業和家庭債務的總和已經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成為中國債務問題的分水嶺。「2008年以前,債務算不上是個問題,債務水平上升得很慢。但到了2008年,中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出臺了大規模的借貸和投資方案,其中的絕大多數是通過地方政府完成的。地方政府的債務在一年內就增加了一倍,」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這讓人們感到非常擔憂,因為你怎麼可能在一年之內花掉那麼多的錢。很多地方政府投資的項目都沒什麼回報。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們得花掉這些錢,那就找個項目。那麼這些毫無回報的項目就導致這些貸款成為呆壞賬。」 史劍道是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亞洲項目的高級研究員。
然而,中國猛增的債務並不只來自於地方政府。「中國債務困境的另一部分來自於企業借貸,其中主要是國有企業。當然,這也是2009年中國出臺的刺激計畫的一部分。」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黃育川說。
據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統計,到2012年底,中國企業和家庭未清償債務佔GDP的比例已經上升到170%,甚至超過美國的157%。這一比例在2008年為117%。
不斷累積的巨額債務給中國經濟維持7%左右的增長目標構成挑戰,因為對企業來說,大量資金將被用於償還債務,而不能用於投資和研發;對政府來說,一些重要的公共服務項目將不得不面臨縮減。而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或國有企業可能會面臨違約甚至破產的威脅。
史劍道說: 「問題不在於中國會怎麼樣,因為中央政府並沒欠這麼多債。問題在於各省、各市、各縣,還有銀行和企業,是這些實體欠下巨額債務。那麼,這些欠債的銀行、企業、省市縣會不會垮掉?」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公布此次地方債務的審計結果。但一些中國經濟的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水平可能會比上次審計增加一倍。
VOA衛視會在接下來的報導中為您介紹中國債務困局的來龍去脈。請您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