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6月09日訊】九年前,我寫過一篇長達一萬二千字的文章《椎心傷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見》,用44年(1949年至1966年,1977至2005年)131篇高考作文題,來對高考做了出題方式、內容類型等方面的數據與學理分析。出題內容類型粗略可分為政治類、道德類、勵志類、其它類(包括生活、泛道德、泛政治等內容)四部分,至今看來,仍算是對05年前幾十年高考作文分析較為全面和深入的文章。
2005年至今年的高考作文,我都有關注,但並沒有做比較仔細的分類統計分析。不過從整體上看,高考作文題基本沒有了政治類(但今年的湖南高考作文可視為政治類)、少了道德類的考題,但勵志類的心靈雞湯卻依舊大行其道。這也是剪刀加漿糊的勵志書,以及像於丹這類以心靈雞湯掩蓋不公現實的犬儒行為之書籍,在中國十分走紅最為廣大的受教基礎。
非常露骨的類同社論、指示、文件、講話、發言、通知之類的高考作文題少了,但意識說教類的東西依舊不少。這樣的說教是以什麼方式出現的呢?這是我此前在《椎心傷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見》一文裡基本未涉及到的。也就是說非黑即白的簡陋思維及邏輯混亂,在考題中不時出現。
此種非黑即白的出題路徑在此前固然很常見,但這幾年包括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也並不少。北京考題《老規矩》在強調新舊對比,安徽考題《劇本修改誰說了算》基於編劇與演員利益對立,新課標I卷《兩人過獨木橋》意在展示資源稀缺的衝突,新課標II《餵食動物喪失覓食能力》強調餵與非餵的對立,上海考題《穿越沙漠和自由》意在強調自由與不自由的糾結(這大約是想要學生寫成抹黑自由,說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車軲轆文章),廣東考題《膠片與數碼時代》著眼於膠片稀有與數碼之多的不同,山東《開窗看問題》重在雅俗、鬧靜之爭,福建考題《空谷》給出懸崖與橋樑之別,遼寧考題《科技改變生活?》意在表達科技與大自然之鬥,浙江考題《門與路》,意在連結與阻隔之是非。
你可以說這些題目也許並非存心在煽惑一種非此即彼,但其實際效果卻無疑指向此處,請讓我細細道來。
在2014高考作文的十八道考題中,有十道題出得有對立性、爭鬥性,甚或有著非黑即白的思維套路,佔所出考題的56%。這說明我們出題者的思維板滯、僵化,不思考非此即彼之外非常廣闊的模糊地帶。
非黑即白的思維,是典型的幼兒(類人孩)思維,只有幼兒才把人看成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把人分成好人與壞人,就使得壞人受難乃至被殺死,變得具有不可質疑的「天然正義」,而且從成本管理上講,非常省事。這樣的省事,使得人之生命的消殞變得和死了一隻老鼠一樣容易。可是我們的書本乃至電影裡,總是有這樣培養我們國人的類人孩思維,從而完成仇恨教育的內容。
誠如前面所說,如此出題,是便於老師改作文,但另一方面也說明出題者視野狹窄、受習慣制約的特點。故意把日常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能想出奇葩小概率難題「老婆與母親同時落水,你先救哪個」來整死你老細胞的中國人,自然也不難出這樣充斥著對立的兩難選題,這是不是在暗示我們的生活本來就時常處在二難(囚徒)困境中呢,再高級也不能這麼黑嘛——當成時常發生的事件來對待,其實這種非黑即白對立思維,不僅利於培養不思考的懶墮者,還比較容易培養人之好斗和仇恨意識。同時也滋生了不少人沒有安全感,以及對生存的恐懼感。
綜觀2014年全國18道高考作文題,可以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個從選題角度要求。新課標I、福建、天津考題只要求就教材料作文;新課標II、安徽、重慶、廣西4道考題要求「選好(准)角度」、湖北要求選好一個角度;餘下10道題為自選角度。
二是從字數限制來看。新課標I、山東、遼寧均無字數限制;北京、江西考卷要求字數不少於700字,餘下13道考題均為字數不少於800字。
三是從文體限制來看。安徽、江蘇、重慶均限制詩歌,湖南、江西二省考題要求記敘或議論文,餘下都是文體不限。
四是從標題來看。除新課標I、福建、遼寧、天津、浙江5考題,沒提標題要求之事外,餘下13道考題均為自擬標題。
五是從出題類型來看。12道材料作文,餘下6道為剛性議論性題。
簡言之,從選題角度看,加上沒有要求的,角度自選佔72%;從字數限制上看不少於800字的佔72%;從文體限制來看,不限文體者72%;從標題來看,自擬標題佔72%;
從出題類型來看,材料作文佔67%。由如上事實可得出以下判斷,全國考題在要求方面有很大的雷同性,這也和教育過於集權的現實是相匹配的。不少於八百字的作文,從量與質上來說,所佔學生考試時間可能會超過其分值。這是我要對那些要求少於七百字特別是不限字數的作文題加以表彰的原因。材料作文有好處是便於就事論事,便於議論或敘事,但其對學生的發揮與表達,還是限制太多。對此國外的高考作文,我尚且不舉,只舉1936年北大考題之一「敘述你平日作文所感到的困難,並推尋其困難的由來」、1946年西南聯大的作文題《學校與社會》、1998年華東師範大學自考題所出之兩首宋人七絕選一首改成一篇文章,均可解此惑。直言之,材料作文太一窩蜂,所佔比例過大,只能證明出題者沒有創新,從中看出他們的苟且與因循。
標題自擬可以讓學生減少原題之束縛,文體不限,可以發揮那些在記敘文、議論文之外如詩歌方面有才華之人的特長,不至於因體裁限制而沉淵暗蔽。
在18道考題中,最為粗枝大意的當數遼寧考題莫屬。其題名為《科技改變生活?》,材料作文的標題可議乃至可說不通,因為科技術一般說來都會或多或少地改變生活,改變得好壞與否,那才是可議的。更為不經的是,「題材不限」,如果你較真,亦是讓人看不懂的,大約出題者自己沒弄懂題材和體裁(其它省的出題者就較聰明,不在體裁與題材上糾纏,逕用文體不限或限某文體來說明)之別。
我沒有看到原卷是否如此,但如果確如網上所錄之「請根據材料寫一篇作文,題材不限」,那我只能說遼寧考題既賣矛又賣盾。我們還不說關於題材之精細解釋,只簡言之「題材是為表現作品主題所用的材料」,那麼你所說的「題材不限」與你所給出的作文材料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出題者粗心若此,害學生非淺。倘有學生發現這個漏洞,逕直批評出題者,不知這樣的學生作文能否得高分?
全國18道作文考題,幾乎篇篇被吐槽,蔚為大觀,這是對出題者簡陋思維,以及對看上去充滿寫作自由的「角度自選、題材不限、標題自擬」的極度嘲諷。就像北京的《老規矩》一題一樣,最容易被吐槽。
你也許會說北京所出之新舊規矩對比的考題,只要求你「自選角度」,給了你一定的個人選擇權。但你真敢把「老規矩」、「潛規則」寫透,來進行自由發揮嗎?這也就是有人虛擬了一位考生,直接在試捲上貼幾百元錢來加以嘲諷的原因。他那意思說,愛錢貪財,這才是你們大家遵守的「老規矩」。也就是說,所謂「角度自選」,並不是你的觀點就有自由發揮的餘地。十幾年的應試教育,你還不能體會他們的激勵機制何在,還不能體會巴甫洛夫動物學的精髓,那只能讓你淹死在「角度自選」裡而不能得高分囉。
而四川考題《人只有站起後世界才屬於他》——不知出題者出此題時是否想起毛澤東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網路上已經有瘋轉的《自由比擁有整個世界更重要》一文出籠。一開始作者就說他想起了一位近代作家的墓誌銘:請死後將我站著埋葬,因為我活著的時候一直都跪著。下來便歷陳中國幾十年的災難,這樣的作文當然是網友所寫,然後以「零分作文」形式,迅速在網路上傳播。因為這樣真實寫作的文字,在高考時肯定是沒有人敢寫的,零分也許還不會是最差的結局。遇著思想覺悟高的奇葩老師告發上去,說不定還會受有關方面更高級別的教育。就是你心裏有千萬頭草泥馬狂奔呼嘯而過,你也要裝出按他指引的道路和政治正確的觀念來寫的用意,否則你就會被它卡嚓於大學門檻之外。雖然上不了大學也沒有什麼可惜的,但對於眾多普通人來說,還是參與官方制定的這個遠非公平正義的遊戲的好,因為舍此你能參與的遊戲實在並不多。
湖北考題《山頂的風景》和天津的《假如有一款晶元》,看上去出得有點多元性的意思,但其老套,也是不難看出的。前者容易讓學生套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後者容易讓人想起1996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記憶可移植》。
如果對幾十年來高考作文題出題方式、類型進行數據分析,就不難從類型上來猜中高考作文,來押寶,如此拿好的應試分數,並不是件什麼難事。廣西考題《老王生病》從選題角度上看是要求「選准角度」,其實這材料是在有意迴避醫患關係的緊張,以及醫保系統的現實缺失。故意用一個老闆、醫院都肯幫助病人的小概率事件,來掩蓋現實的普遍殘酷,從而又通過老王來醫院做工償債,解決大家在現實裡非常難以解決的醫患關係緊張、看病難等具體問題。
「選准角度」是提醒你要「政治正確」,不要批評這個作文材料是用小既率事件來掩蓋普遍的現實問題。至於說湖南考題的《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則是政治兼道德類說教考題的孑遺,這樣的考題你膽敢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不同看法,得低分那是必然的。
為什麼每年高考作文出來後,就有很多吐槽者呢?沒有網路之前,是沒有這樣的吐槽「風景」的,因為傳統媒體發表權被官方完全控制。現在有了網路,有不少網路寫家把寫高考作文,當成用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的事,於是出現了不少所謂的「零分作文」。為什麼分未打,就出現了「零分作文」呢?那是因為作者和傳播者,都知道這樣的觀念不符合官方的要求,雖然寫得真實有趣,比許多得高分的作文,要好得太多。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對現實生活的諷刺與批評,同時也是對中國高考出題者簡陋思維的極大嘲笑。
簡陋思維是怎麼來的呢?除了站隊思想和主題先行外,最重要的就是詞彙貧乏,描述一種狀況或事物,通常只有兩個相反的詞可用,形成一種言說上的尖銳對立,沒有調和的餘地。一方面這說明出題者自身對作文的材料給定過於貧乏,讓考生缺少選擇。這樣簡單的出題者,以及由此而來的激勵機制,根本不可能培養有多元化觀念,有綿密思考能力的人。因為出考題者要麼是教學生的老師,要麼是教老師的所謂「研究者」。他們的知識結構與觀念,以及他們的利益所系,都會使他們在出考題時無法度量出考生的真實水平。
更加要命的是,出題者早已暗設了一個你必須如此寫的方向,不如此寫,便得不了高分。通過這樣的分類與刺激培養非黑即白的思維和扁平線性的思考方式。再者,暗含著主題先行的高考作文,不僅便於窒礙思想,而且有利於改卷子者進行分數評判——這方面絕對不是猜測,語文題裡眾多的客觀題和唯一答案,與暗含主題先行的作文套路,完全是配套的。我們的教育評價體系最先有利於教育官員及機構,然後是老師,最後才是學生,是有整套教育目的觀在背後支撐的——再加上簡單二分法思維帶來了對日常生活的簡化與省事,忽略和扭曲了事物的真實及相應的複雜情況,使得簡單化思維在我們生活中四處流行。同時,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網路上、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習慣說理而喜歡謾罵,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們學校教育包括高考作文造就的。
2014年6月7日至8日於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