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個朋友講他的一個女性朋友的故事,忽然覺得她的經歷是何其的荒誕,或者有些悲涼意味。她用她年輕時候自以為是的小聰明,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而今追悔,已然莫及。
聽朋友講,她年輕時候,曾經有過三次戀愛到談婚論嫁的經歷。第一次,也是她的初戀。他們是大學同學,男孩清瘦俊朗,樸實樂觀。他對她的好可以說是無微不至。比如每次中午她躺在宿舍懶得下樓的時候,他總是自己簡單吃些食堂裡最便宜的飯菜,然後買她喜歡吃的清蒸魚或者水煮肉片放在保溫盒裡,送到她樓下。再比如每次她要給他買衣服或者鞋子,他總能找出一百個不買的理由。而他為了能有相對寬裕些的錢隨時給她買她喜歡的東西,做了兩份課餘兼職。直到畢業後,他專程去到她老家所在的城市,有了穩定工作,並且仍然堅持業餘兼職,一如既往地對她好。
就在他們已經開始研究訂婚和以後生活的時候,她的父親一句隨口的話,她卻當真了。她父親是做煤炭生意的,有自己的煤礦,家底不是一般的殷實。她突然想試探一下即將成為她丈夫的他。於是她讓她父親出面,用五十萬元的條件讓他離開她。這是一個多麼俗套的情節,但現實生活中偏偏就有這樣的故事不斷發生。五十萬元,這在二十幾年前,當是一個何其龐大的數字。而偏偏他生在農村,父親糖尿病卻沒錢治療,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剛讀初中。對於最終他收下了那筆「分手」費,我絲毫不覺得他薄情寡義。因為在兩難之間,如何選擇都注定是錯的。只是我似乎更能理解當時他做選擇那幾日該是如何的煎熬。而順理成章的,她和他沒再見面。只是後來的二十幾年裡,她幾乎每個月都能收到他寄來的錢。我想,那是他在償還,不論是錢,還是情。
第二次戀愛,情形與第一次差不多,最後也是因為一次關於金錢的試探,男的沒有接受,也沒再見她,換了手機號,帶著尊嚴去了外地。
第三次戀愛,男方家底也很殷實。對於她父親的試探,男的有些輕蔑地接受了,但隨即用這些錢買了幾件名貴的金飾品送給她,男的還自己添補了些。後來他們結婚了,兩年後有了孩子。再兩年後,她發現丈夫有了外遇,而且不止一個。所以,他們離婚了,她自己帶著孩子,一直再沒找到合適的男人。上門提親的倒是不少,但大多一眼便看得出來,人們看好的不是一個帶著孩子的母親,而是那個擲錢如土的家庭背景。
前幾日,從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臨床醫生芬森晚年時候想尋找一個接班人。他的助手擔心他選中的徒弟會因為家境貧寒而容易被金錢誘惑,所以建議通過其他人以高新聘請的方式,試探他能否把持住自己。芬森斷然拒絕了,理由是這樣的考驗必定會讓被考驗者在現實與夢想面前做兩難選擇時,內心無比糾結。而且無論結果怎樣,都必定兩敗俱傷。所以,那些擁有了權勢名利的人,永遠不要且不應該站在道德制高點去俯瞰別人,也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這毫無意義,且愚蠢至極。而最後,成為芬森徒弟且若干年後功成名就的哈里在得知此事後,老淚縱橫。如果當時師傅那樣做了,他坦言會被誘惑,甚至因此一生碌碌無為,而世界上會因此少了一位著名的醫學家。
生活是何其的相似,無論古今,或者中外。我們每個人都會希望有一個幸福的明天和未來。我們在追求幸福的生活中必定會經受很多的考驗,同樣也會發出很多考驗,這些考驗是對人生的負責。但請記住,千萬不要去考驗人性,尤其是在被考驗者深陷困境時候,拿被考驗者的軟肋作為籌碼。這樣的考驗本身就荒誕且不道德,更無任何意義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