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臨澤鎮一個11歲男孩玩耍時弄髒了手,到河邊洗手,竟「洗」出了一把呈灰黃色的青銅寶劍!經高郵文物部門鑑定,這把青銅短劍為商周時代鑄造,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目前該劍已被高郵市博物館收藏。這把只有26厘米長的短劍,是高郵發現的第二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也是第一件青銅兵器。
男孩河邊洗手 淤泥裡掏出生鏽短劍
發現這把青銅寶劍的孩子叫楊俊熙,今年初夏的一天,活潑調皮的小俊熙和一群小夥伴在鎮上玩耍,玩髒了手後,來到臨南小區菜場橋處老周臨河河邊洗手。洗著洗著,眼尖的小俊熙發現手邊有一個黃黃的尖尖的硬物。「應該是把埋在土裡的刀或者劍!」小俊熙一向對刀、槍、劍這些東西特別喜歡,他激動地顧不上洗手,專心致志地掏起「硬物」四周的泥土來。好在水裡淤泥比較鬆軟,很快,他掏出了一把鏽跡斑斑的短短的寶劍來。洗乾淨後,楊俊熙激動極了,興奮地對身旁的幾個小夥伴喊了起來:「快來看哪,我找到什麼了?是寶劍,古代的寶劍呀!」
幾個小夥伴們看小俊熙找到了「寶貝」,很是眼饞,都搶著要玩。小俊熙讓夥伴們依次摸摸、把玩後,把「寶貝」帶回了家,交給了爸爸楊錦海。楊錦海看到這把呈灰黃色的寶劍,第一感覺就認為此劍不一般,估計是一把很古老的寶劍,說不定很有考古價值。
「老楊家的兒子從河裡找到寶貝啦!」幾個小夥伴回家後一「傳播」,消息不脛而走,鄰居和朋友都趕過來「看稀奇」。
這條河道臨近古邗溝 可能會有更大發現
發現寶劍的河道老周臨河和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古邗溝相通,一直是連通大運河的活水河,這條河還跟一旁挖掘於秦代的子嬰河相交叉。近些年來,老周臨河有的河段斷流,河床淤塞,河邊長滿了蘆葦、野菖蒲等植物,成了一條死河。去年,老周臨河被納入環境整治範疇,進行過疏濬。說不准,青銅寶劍就是因為這次疏濬,才得以現身。
老周臨河歷史悠久,既然在河裡發現了青銅寶劍,河裡是否還會有其它文物,甚至有更多、價值更大的文物?
距今3000多年 很有考古價值
經高郵、揚州兩地文物考古專家初步鑑定,此劍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長26厘米,系商周時代的青銅古劍。據考證,商代距今3600年,周朝距今3054年,中原青銅劍始於商代,劍身起初較短,劍長只有二三十厘米;到春秋戰國之際,長度普遍達到50到60厘米,戰國晚期的劍長更是超過70厘米。因此,從劍的材料、劍長和劍的造型分析,此次出土的青銅短劍,為商周時代的寶劍,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
這把青銅寶劍鏽蝕不是特別厲害,沒有變形,保存得很好。商周時期,開始有了青銅鑄造技術,到了春秋戰國,青銅器才盛行。所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要比春秋戰國時期少很多,考古研究價值也要大很多。
這把寶劍是高郵地區發現的第二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第一件是2007年在該市三垛鎮發現的「青銅鐃」,是一件樂器,因此這把寶劍也是高郵地區發現的第一件商周時期青銅兵器。商周時期,高郵屬於吳越之地,是中原人眼裡的「蠻夷」,當時已經形成聚落、村鎮或城鎮。到了秦代,此地建立了郵亭,高郵因此得名。
寶劍主人可能是商周貴族
這把寶劍上沒有發現文字和文飾,但從造型來看,做得很精緻,頂端有小孔,這個小孔應該是系劍穗用的,經考證,我們傾向於它是一把貴族佩帶的寶劍。商周時期,生產力低下,對武器的管制也很嚴格,只有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才有資格佩帶寶劍這樣的利器。
從造型和材質上看,這把短劍裝飾性和實用性兼具,可裝飾能防身,但又不是武士和武官佩帶的樣式,更應是身份的象徵,因此是文官貴族的佩劍的可能性更大。
青銅寶劍主人是誰,目前尚不得而知,可能是當地貴族的,也可能是路過貴族掉進河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