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送孩子出國可以說是一場豪賭,箇中滋味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體會得到。
出國的好處自不必說,環境,資源,教育,安全,等等。在思考孩子出國不出國的問題上,以我的親身經歷說一說孩子出國後可能面臨的幾大挑戰:
環境的徹底改變
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所經歷的第一個考驗就是一個完完全全陌生的環境,就連購買生活必需品這樣的小事情對初來乍到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在美國的絕大多數城市,公共交通是十分不發達的,而大型超市又離居民區有不小的距離,大街上又幾乎看不到小賣部,所以私家車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同中國的自行車一樣。在沒車的時候要想買個菜都得求有車的同學帶著去。在中國,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美國你會問:人都跑到哪裡去了?你要學著分辯好區和差區。好區犯罪率極低,可以夜不閉戶,差區則可能天天有槍戰,這種情況和中國有很大不同。在美國上學的時候我是住在學校附近的一個很差的區裡(一般美國大學所在的區都不是什麼好區),每天晚上下課,一個人走在僻靜的小路上,我就像隻兔子,兩耳豎得高高地,聽著周圍的動靜,一有風吹草動就發足狂奔。後來買了輛舊車,本以為安全些了。有一天我給在中國的朋友打電話,告訴她早上上學的時候突然發現車子的擋風玻璃上有一個彈孔,把我的朋友嚇個半死,說,你住的是什麼地方啊。這些我是從不敢告訴父母的,何必讓他們幹著急呢。
對自身能力的極大考驗
孤身一人在外,自己要承擔起所有了,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學業和今後事業的方向,人生的規劃,恐怕都要依靠自己做決定了,這是對自身能力的極大考驗,也是發掘自身潛能的絕好機會。我在中國的時候過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從未離開過父母獨立生活過,也沒有到過任何別的城市。所有親戚聽說我要孤身赴美的時候都是連連搖頭,覺得我簡直是瘋了,沒見過世面,連飯都不會做的主兒還要出國留學,趕潮流也得看看自身的條件啊。不知道我走後第一晚父母是怎麼過的,我卻有種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期間雖然經歷了一些挫折,但最終還是挺過來了,是這段留學的經歷給了我從未有過的信心。
無時不在的寂寞和對親人的思念
現在科技發展已經和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了,網路視頻和網路電話的普及已經縮小了中國和美國的空間距離,但即便如此,寂寞還是難免的,畢竟電話以外的時間還是要自己面對。記得我剛來美國的時候,往中國打電話要一美元多一分鐘。那時侯最怕天上過飛機,一看到飛機飛過就想把它夠下來然後坐著它回家。來美的第一年我幾乎每天都哭,晚上睡覺都是一直開著燈,因為一關上燈,我就像深陷一個永遠都走不去的黑洞一樣,它旋轉著似乎要把我吞噬掉,那種恐怖的感覺我到現在想起來都是心有餘悸。由於精神上的失落和壓抑,我差點就沒有完成學業,差點就想放棄了。好在後來終於戰勝了自己,堅持了下來,走出了剛來時的那段黑暗的日子。
不能承受的離別之痛
我幾乎每年都回中國,但發現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我越來越不能忍受那種離別之痛了。每次回中國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彷彿時光倒流了。可假期臨近結束的時候心情就開始沈重起來。家人每次送我到機場都是我最難過的時候,可還要裝做若無其事的樣子。父母止步於安檢之外,我就只能是一步一回頭,跟他們不停地招手,為的是多看他們幾眼,直到他們瘦弱的身影消失在我的視線裡。誰知道這一別是不是永別呢。雖然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但我不能讓他們掉下來,因為只要有一滴,後面跟著的必是決堤的洪水。那時侯最恨自己為什麼沒有珍惜以前天天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為什麼執意要離開?
何時能有家的感覺
人都說買了房子就有家的感覺了。當初在美國買了房子,但家的感覺卻沒有如期而至。曾經和我的老闆聊天,我說,我覺得那不是我的房子,不是家。老闆說,別瞎想,這就是你的家。我聽了只有苦笑,一個美國人怎能理解我的心情呢。後來有了孩子,才突然覺得在美國有家了。我給了孩子生命,孩子則給了我一個家的感覺,讓我的心靈安定了下來。
在出國留學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付出或多或少的代價。幸運的能學有所成,給自己開闢出一個嶄新的天地,極為悲慘的是付出生命的代價,留下的是老無所依的父母。如果你重視的是天倫之樂,那就把你的孩子留在身邊,否則就放手讓孩子去搏一搏,還是那句話,人生能有幾回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