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人的心情跟耗氧量是直接相關的。比如一個人在安靜的時候,什麼也不想、不動,耗氧量假設是1,那麼他一吃飯、走路,耗氧量就二三倍地增加。在心情平靜的情況下,耗氧量還可以,但如果在焦躁的情況下,即使什麼事都不干,只是著急、緊張,人體代謝立刻就旺盛了,同時耗氧量就會很快上升。上升到什麼程度呢?假如現在體溫是36.5℃,著急一會兒就是37.5℃,再一著急能到38℃以上。因此,早上起來本來就興奮,再加上一著急,更容易犯病。
臨床經驗表明,很多心臟病病人早上起來時還是好好的,一出門走路馬上心絞痛發作,尤其是在冬天的清晨,剛才還好好的,一下樓馬上就犯病,這其中就常有心情運動和寒冷的綜合影響。
人們常說前30年睡不醒,後30年睡不著。有些人,晚上睡不著,好不容易熬到早上睡著了,這時候又要起來了,心情很煩躁。如果是女人,她還得想要穿什麼樣的衣服更加漂亮,男人還得想要送孩子上學,開車走哪條路線好一些,所以很容易感到焦躁。這樣有些人起床很快,起來就走,早飯也來不及吃,於是心跳加快了,血壓升高了,加重了心臟的負擔。
早上一旦出現緊張、焦躁這些不良情緒,就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謹記三個「半分鐘」
三個「半分鐘」是指:首先,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而是在床上躺半分鐘;其次,慢慢起來坐半分鐘;最後,將兩條腿下垂在床沿邊等半分鐘,然後再站起來走動。
這三個「半分鐘」,不花一分錢,卻可以救很多人!很多人白天好好的,過了一夜卻死了。原因是他夜裡起夜,突然一起床,動作太快,造成體位性低血壓,腦缺血眩暈摔倒,顱骨摔碎了。
現在我們如果掌握這三個「半分鐘」,不花一分錢,腦缺血沒有了,心臟可以很安全,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猝死、不必要的心肌梗死、不必要的腦卒中。
有一次我講完課,有位老幹部大哭,我問:「您哭什麼呢?」他哭得更傷心了,說:「唉,我就是兩年前夜裡上廁所,起得快了一點兒,猛了一點兒,頭暈,結果呢,第二天半身不遂了,整整在床上躺了8個月,長起褥瘡來,兒子都不孝順了。我要是早知道三個‘半分鐘’,我哪至於受8個月的罪啊!」
有病不能自己看
我說過,最好的醫生是自己。但能不能說醫生沒有用了,自己可以給自己看病呢?這是一個誤區。
確實,去醫院看病比較麻煩,尤其是像感冒這樣的小病,經常要花大半天的時間,而且跑上兩三趟還不一定能看好。一趟下來,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但是,說「自己是最好的醫生」,並不意味著有了病就不用去醫院,全由自己來解決。
特別是當自己採取了一些措施仍不見效時,必須立即去醫院就診。但即使有了專家的指導,也需要自己細心理解病情和醫囑,積極配合治療。
照顧自己的健康,首先在自己,但是自我保健不是避開醫生,而是告訴人們,在什麼時候應該去找醫生,在求醫時如何更恰當地向醫生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無病的時候,如何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態,做自己最好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