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5-03-16 13:56:18作者:
清朝年間,有一位讀書人到省上去參加考試。文章寫得自己很滿意,所以就在省上等著發榜。
有一天,他偶然到一座寺廟去遊玩。寺院的房檐下有一個看相謀生的人。讀書人上前請問,看相的說:「你的骨相寒薄清苦,就算你有班固、司馬遷那麼好的才學,文章寫得比韓愈、歐陽修的還好,也很難成名。」這位讀書人不相信,榜發出來,果然沒有考上。
他又去向看相的請問這一生的命運。看相的人說:「憑你的骨相,怎麼敢給你說什麼好話呢?不過,與其迫切求取功名,不如花點大氣力積陰德。這樣也許可以改變你的命運。」
讀書人在回家的路上,自言自語地說:「我的確很貧窮,賙濟別人,做好事,又怎麼辦得到呢?」這樣翻來覆去地猶豫不決,很多天都拿不定主意。
一天突然想到:「我平時曾到一些學館去教書,看見那些做老師的常常誤人子弟,罪過最大。我從今天起,用心研究教學的道理,通過這種方式來積德,也差不多吧!」
三年以後,他又去參加考試。他到寺院中去尋找看相的人,那人還在那裡。行禮之後,看相的人說:「先生精神飽滿,光彩照人,這次考試,考上是毫無疑問的。」發榜時,果然榜上有名。
這位讀書人去廟裡感謝看相的,並問道:「為什麼過去謝絕我那麼嚴峻,現在又這麼準確地給我預測?」看相的人說:「我記不起了。」讀書人把前次的事仔細說了一遍。看相的人說:「你的外形和骨相全部都變換了。用心於教學事業,這不是陰德是什麼呢?以後的福德還大得很呢!」
由此可見德行才是一個人幸福的最終來源,命運的好壞皆是自做自受。凡順乎天理合乎人心之事,就應去身體力行;凡逆乎天理違背人心之事,就應該警覺不做,在善與惡、正與邪這些原則性問題面前,做出正義的、明智的選擇,才能得到源遠流長的福報。
(據《太上感應篇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