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遺址(網路圖片)
1901年,英國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的南緣尼雅河畔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使西方學者大為震驚,這就是被稱其為東方「龐培城」的尼雅遺址。
東漢時期,名將班超為抗擊匈奴穩定西域,曾帶隨從駐紮西域數十年。他利用傑出的政治、軍事、外交才能聯合當時的西域36國抗擊匈奴的侵略,威鎮西域數十年,留下了「投筆從戎」的千古佳話。
有人提出,斯坦因所發現的尼雅遺址,就是中國史籍中記載的西域36國之一的精絕國。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位於崑崙山下,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南緣,接受漢王朝西域都護府統轄,國王屬下有將軍、都尉、驛長等。
精絕國雖是小國,但它位於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書所描述精絕國所處的環境是:「澤地濕熱,難以履涉,蘆葦茂密,無復途徑」。
從文寥寥數語中顯然可以看出,當時的精絕國是一片綠洲。公元3世紀以後,精絕國突然消失了,斯坦因的發現又使精絕國驚現於世。
然而,精絕國是如何從歷史上消失的?它為何被埋沒於滾滾黃沙之中?為什麼璀璨的綠洲變成了死亡的廢墟?為此,歷史學家們既困惑不解又爭論不休。
許多人認為,尼雅之所以被廢棄埋沒於沙海之中,是因為尼雅人大肆砍伐樹木,破壞生態環境,至使水源枯竭,風沙肆虐,綠洲消失,最終被淹沒於茫茫沙海之下。也有許多人對此持疑問和否定的觀點。
尼雅被廢棄埋沒於沙海之中(網路圖片)
1995年10月,中日兩國考古學家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對尼雅遺址的大規模科學考察。這次考古價值最高的發現是大量保存完好特色鮮明的織錦和寫有佉盧文的木簡函牘。其中織錦質地厚實,紋樣瑰麗流暢,色彩艷麗,世所罕見。大量的佉盧文檔案也讓考古學家們喜之若狂。
佉盧文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全稱「佉盧虱底文」,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帶使用,公元l—2世紀時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
公元4世紀中葉隨著貴霜王朝的滅亡,佉盧文也隨之消失了。18世紀末佉盧文早已經成了一種無人可識的文字,直至1837年才被英國學者普林謝普探明瞭佉盧文的奧秘。
但是問題在於公元3世紀時,佉盧文在產生它的印度消失了,怎麼突然又在異國它鄉流行了起來?這著實讓歷史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佉盧文木牘的內容。解讀它們發現,尼雅王國長期受到來自西南方SUPIS人的威脅與入侵。可以說,尼雅王國是在預感大難臨頭中,憂心忡忡地度過了最後的日子。
木牘的文字表明SUPlS人對尼雅王國的威脅到入侵是一步步地加深,如"SUPIS人之威脅令人十分擔憂,余等將對城內居民進行清查」;「現有人帶來關於SUPlS人進攻之重要消息」;「現來自且末之消息說,有來自SUPIS人之危險……,兵士必須開赴,不管有多少軍隊……」
顯然尼雅人無法抵禦強大的SUPIS人的進攻,「SUPIS人從該處將馬搶走」;「SUPIS人搶走彼之名菩達色羅之奴隸」。
沉睡了1600年的廢墟(網路圖片)
考古學家們在這個沉睡了1600年的廢墟上,看到了宅院四周屍骨纍纍,內部各種遺物四處散落,房門敞開或半閉。用來存放佉盧文的陶瓮密封完好沒有拆閱,儲藏室裡仍有大量的食物,甚至紡車上還有一縷絲線。
這一切似乎告訴人們尼雅王國在面臨長期的入侵威脅後,遭到了慘重的致命一擊,甚至沒有留下最後的文字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