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5-10-02 12:37:13作者:
一次,乾隆問紀曉嵐什麼叫「忠孝」。紀曉嵐背書似的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為孝。」乾隆想為難他,便說:「現在我命你去死!」
「臣領旨!」紀曉嵐毫不猶豫地說。
乾隆又問他打算怎樣死,紀曉嵐說去投河。
「好,准許你投河!」乾隆說罷就坐下來看書。他知道聰明過人的紀曉嵐不會真的去死,只想看看他如何應付。果然,紀曉嵐出去一會兒就回來了。
乾隆便問他為什麼沒死。
「我來到河邊,正想往下跳,」紀曉嵐煞有介事地說,「突然屈原從水裡走上來,硬將我抱住,他叫我回來先問一問皇上。所以我便轉了回來!」
「問我什麼?」乾隆感到奇怪。
紀曉嵐答道:「屈原說,當年楚襄王是個昏君,他才不得不跳河自盡。而現在這位皇上是不是昏君?你得回去問個清楚,如果他說是,的確是昏庸無道,你再跳河也不遲呀!」
乾隆聽了大笑,說:「得啦,我算服了你啦!」
紀曉嵐真是聰明絕頂,辯才無礙,他能夠巧妙地借用史實之例,為自己找到一個解脫困境的依靠。同時以屈原之語,為乾隆設立窘境,指出:「如果皇上承認自己昏庸,我就去死。」乾隆當然不會再將玩笑持續推進到下不了台階的難堪地步,於是即很自然地幫紀曉嵐從自己的「跳河」中解脫了出來。
假借他物來論斷,其實具備一定的作用。「他物」無論是言語還是實體,都具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