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調入成都日報社
報社是知識份子成堆的地方,它和政府機關是兩種不同的工作格調與不同的生活品味。只要你不仇恨知識,就會被知識感染薰陶,縱是個沒有受過傳統教育的老粗,也會變成一個有獨立見解的知識人。所以毛澤東對知識與知識界,視為「天敵」,故「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一直是肅整、打擊、鎮壓的對象,決不准許他們自由自在地存在。
一,1950年前成都媒體情況
1950年前的成都,人口雖不足60萬人,卻有十六種形形色色的報紙。如果追溯到三十年代報紙多達三十餘家,不過發行量都很少,最少的不足千份,如果發行量超過了一萬份就是最有影響的報紙。
國民黨管理報紙是採用的登記制度,任何政黨和個人都可以向政府申請辦理報紙,關鍵是有無資金和實力,以及有無讀者,基本上是自生自滅的市場機制。幾乎不考核什麼「政治條件」。國民黨也對報紙新聞實行檢查制度,但如果檢查未通過的新聞和文章,報社可以開「天窗」以示抗議。所謂「天窗」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在那篇通不過審查的文章處,留一塊空白。讀者一看就知道該報有一篇文章被審查官員「斃掉」了。這是一種無聲的抗議,給審查者以壓力,讓人家知道他在干不光彩的事。另一種也留一塊空白,但在上面寫幾個字。最著名的例子,如89年6.4後當時新華社在香港的負責人許家騰先生(實際是當時中共在香港的總代理),在香港《文匯報》頭版留一「天窗」上書「痛心疾首」四個大字!一切都在不言中,又一切都讓人明白了。所以接下來許先生便自摘烏紗,挂冠而去,表現了許先生的高風亮節。
為了再現歷史,我翻查了一下1994年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成都大辭典》,在683頁「報刊篇」的一章中,所例舉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報刊目錄,可以大致瞭解新舊兩個朝代媒體自由的真實情況。現我僅將1949年前夕成都主要報紙情況介紹於後:
一,《工商導報》1946年4月28日創刊,為中共地下黨員根據南方局指示創辦的報紙。編輯部在新南門建國北街9號,營業部在華興正街37號。1949年夏,社址遷到北新街16¬號。董事長藍堯衢,董事鐘雲鶴、朱君昌等,發行人安新賢,總經理兼主筆王達非,總編輯吳漢家,編輯主任陳澤昆(後任總編輯),採訪主任張西洛(後任經理)。19¬47年10月1日,該報由原午報改為日報,篇幅由每日4開4版擴大為對開4版。內容除社論、消息、廣告外,辟有"生活"副刊和"工商服務"、"成都今日行情"等¬欄目。1948年2月,在原有中午行情單的基礎上,又增出《工商導報晚刊》一小張(先為4開2版,後為4版)。1949年10月15日,日刊再次擴充為對開6版。
二,《民眾時報》
1946年5月1日創刊,為劉文輝出資創辦的中國民主同盟的機關報。編輯部在金玉街42號,營業部在督院街95號。發行人張瀾,主要創辦人楊伯愷任經理,主筆漆¬頌平(魯魚),總編輯馬哲民,副總編輯趙銘彞,編輯主任劉明章,資料室主任章潤瑞,採訪主任孫文石,總務負責人袁思治。每日出版對開4版一大張。該報曾宣告,"¬創刊目的:為人民說話,替大眾服務,作民主之先鋒,導社會於光明。"在短期內發表了大量的社評和其他評論文章,新聞報導富於揭露性,文藝副刊具有戰鬥性,積極參¬加成都地區的民主運動,時有小《新華日報》之稱。同年7月16日被迫停刊,共出版76期。三,《西方日報》
1947年10月10日創刊,為劉文輝支持創辦的報紙。社址在上東大街50號。董事長劉元瑄,社長兼總主筆楊露(叔咸),副社長兼總經理許成章,總編輯陳落,副¬總編輯張先疇,主筆楊可詩(正南),編輯主任翟靜之,採訪主任朱樞,副刊《西苑》編輯杲向真。為對開4版大報,除專論、各類消息等外,還辟有副刊《西窗》、《西¬方婦女》、《週末文藝》等。1949年1月20日,又增出《西方夜報》,並辦有綜合性副刊《西點》和文藝性副刊《方生》。同年3月底,共軍大舉橫渡長江之¬際,該報曾將此消息頭條登出。4月22日出版最後一期後被迫停刊。四,《成都中央日報》(中興日報)
1939年10月10日創刊,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辦的黨報。社址在五世同堂街61號,城中心辦事處設署襪街中街。社長張明煒,經理季迺時,副經理璋卿,主筆瞿¬冰森,總編輯張琴南,編輯主任江耕生。為對開4版大報,內容除消息、社論、廣告外,還辦有《中央副刊》。發行約17500份。抗戰勝利後,由瞿冰森接任社長。1¬946年7月1日改為《中興日報》繼續出版,社址在獅馬路,營業處在春熙路北段。該報實行"企業化",改組為公司,發行人兼總編輯瞿冰森,經理先後為高璋卿、王¬拂蘇,主筆周君亮、劉自新、蔡紹元,編輯主任賴叔量,採訪主任程雪峰。1949年7月26日又恢復《中央日報》報名,社長魏紹澂,經理程雪峰,副經理李子賢,總¬主筆王指蘇,總編輯蔡紹元。1949年12月共產黨攻佔成都前夕停刊五,《成都快報》
1925年7月10日創刊,始由黎純一,慕鈞石等主辦,繼由王覺吾、楊治襄先後承辦。1927年以後由鄧錫侯出錢正式接辦,為二十八軍的正統機關報。社址先在新¬集商場,繼遷春熙路東段24號,後設錦華館內7號。初每日出版一小張,又擴為一大張。1931年8月,《日郵新聞》並入後篇幅擴為三中張,社長方正華,總編輯裴¬子琚。1934年3月成立董事會,經理曾紫霄,主筆陶亮絲,總編輯歐陽緝光。不久又將《西方夜報》並入。1935年8月改由劉仲容任社長。抗戰爆發後由楊筱珊出¬資接辦並自任總經理,社長史良(伯英),總主筆羅舜琴,主筆蔣益明,總編輯周道庸,主任編輯羅芸蓀。1937年10月5日,改出《快報晨刊》、《快報晚刊》各一¬中張。1946年元旦,該報改組復刊,由四川省府社會處長黃仲翔任董事長,社長姜尹孚,副社長史冰生。1949年2月11日因"經濟困難達於極點"而停刊。六,《華西日報》
1934年3月15日創刊,抗戰前為劉湘四川省政府的機關報。社址初在新街後巷子9號,相繼由球新印刷廠、日新工業社等代印。後營業部設華興正街,印刷部設五世¬同堂街。社長兼總主筆舒君實,主筆敖子魚,總編輯王白與。半年後社長先後由張必果、鄧漢祥接任。1938年初劉湘死後,由潘文華接辦,社長先後為王白與、羅忠¬信等,總經理先後為魏幼安、田一平,總編輯先後為賀次君、李次平,編輯記者有李次平、唐征久等。1942年10月,該報人事大變動,社長甘鑒斌,副社長劉克俊,¬總主筆王達非,主筆楊伯愷,總編輯吳漢家。抗戰勝利後劉自新、趙星洲曾先後任社長。初為對開一大張,後增至對開兩大張。印數初為1000份,後上升至3000餘¬份,最多時為7000多份,是一份影響較大的報紙,1949年底停刊。七,《華西晚報》
1941年4月20日創刊,為中共地下黨控制的報紙。社址在梓潼橋正街22號。發行人羅忠信,總經理田一平,主筆黎澍等,總編輯唐征久,編輯記者有李次平(主編¬國際、省市版)巫懷毅(主編副刊《華燈》)、陶雄(主編《華晚副刊》)、陳白塵(主編副刊《藝壇》)、陳子濤、黃是雲等。初為8開4版小報,1942年12月擴¬大為4開4版一中張。副刊為"藝壇"和"華燈"。名義上以"同仁報"和"民盟"機關報的面目出現,實際上是在黨的領導下辦起來的,在1944年以後日益高漲的國¬統區民主運動中起過重要的宣傳鼓動作用。1947年6月1日因國民黨實行大逮捕而被迫停刊。八,《興中日報》
1938年1月20日創刊。為四川省縣政人員訓練班成都市員創辦。社址在春熙路南段,由新新印刷社代印。發行人朱彥林,編輯人朱彥林、陳道彥、鄧成均、趙其文、¬謝懷清、馮勃。後改由唐毅、葉英俊任正、副社長,劉自忠任總經理,舒矚遐任總編輯,鄧功南、鄧平瀾、汪一庵、周定仁為編輯,李鳳明、李竹銘等為記者。篇幅初為對¬開4版,後擴充為對開8版,1939年4月1日又改為對開6版。內容除社論、消息、廣告外,還有《戰地通訊》等副刊。1941年夏因經費不能支持而停刊。九,《時事新刊》
1938年6月25日創刊,為中共黨組織直接控制的報紙,也是抗戰初期成都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編輯部在會府街任家巷21號,營業部在白絲街9號。社長張雪岩,¬總經理唐征久,總編輯劉刁慈,採訪主任孫文石,營業主任王震東,實際負責人為王達非,其他人員也多來自《國難三日刊》社。每日出版4開2版。版面雖小,內容卻很¬允實。自編電訊,不登廣告。"正面為言論與新聞,背面為特稿與副刊,且插多數漫畫,甚得青年學生之歡迎。"發行量很快就達到3萬份,遠銷大後方各省。1940年¬3月14日,因成都發生「搶米事件「,記者朱亞凡遭槍殺,報紙遂遭查封。十,《建設日報》
1946年10月10日創刊,前期為四川省參議會言論機關,後期則以四川省特委會為背景。社址在純化街南昌裡,營業部在中興街50號。由建設日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董事長兼社長藍文彬,副董事長羅文謨,副社長兼總主筆李白英,經理李仲良(後任副社長)、謝錫九,主筆李有釗、鄒以南,總編輯先後為張益弘、章伯懷。194¬7年8月一度停刊。同年12月復刊,總經理牟歐平,經理李文孚,總編輯彭興道。採訪主任佘聯柱,副刊編輯孫伏園。為對開4版大報,內容除消息外,還辟有《經濟》¬、《文化教育》、《宇宙線》等副刊專欄。1949年12月停刊。十一,《南京早報晚刊》(成都晚報)
1940年3月1日創刊。前身為1933年9月創刊於南京的《南京早報》,遷蓉後,社址初在春熙路南段17號,後遷至督院街西安裡。"成都版第一號"載有發行人¬王若曦撰《復刊詞》,經理姚守先撰《在南京五年本報之印刷與發行》等文。每日一中張,內容辟有副刊《南副》。1943年10月20日更名為《成都晚報》繼續出版¬,社址在新半邊街2號,辦事處在春熙路南段。發行人改為姚守先,主管姚自若,總編輯張漢傑,編輯記者有汪逸安、鄭思敏、何震川、佘聯柱、吳旭初、黃靖南等。篇幅¬仍為每日4開4版,內容除中外、省市消息及廣告外,還辦有《文林》、《百花潭》、《藝文志》、《成晚副刊》等副刊及"氣象臺"、"濾塵器"、"瞭望臺"、"望遠¬鏡"等專欄。1950年1月停刊。十二,《黨軍日報》(黃埔日報)
1939年1月1日遷成都出版,為國民黨中央軍校機關報。1931年6月在南京創刊,為校內4開報紙。抗戰爆發後,隨校西遷,曾在銅梁等地發行。遷蓉後開始向社¬會發行。社址先在西東大街6號,後移祠堂街133號。由該校政治部主辦。正、副董事長黃耀煌、王錫均,正、副社長王裕先、王燦瑸,總經理黃曼達,總主筆王賡和,¬總編輯先後有鄔繩武、余絡秋等。開始為大、小張各2版,一年後改為對開4版一大張。內容除社論、消息外,還辦有綜合性文藝副刊《血花》和多種專刊。1945年7¬月10日改名為《黃埔日報》,社址在江漢路143號,並在祠堂街、春熙路、東大街分設第一、二、三營業處,由該校政治部主任鄧文儀任社長。成都被中共佔領前夕停刊。十三,《益報》
1946年6月創刊,為受中共影響的報紙。編輯部在玉泉街蔡公館內,營業部在興隆街2號。發行人陳益謙,社長蔡景文,經理陳肇源,總編輯先後為李次平、黃是雲,¬編輯記者有張漾兮、巴波、車輻、蕭靜彥等人。最初為8開版的五日刊,繼為4開版的三日刊,後為4開4版報頭套紅的日刊。積極鼓吹民主,鼓吹革命,反對獨裁,反對¬內戰,被稱為"紅益報"。1947年2月復刊,社址在上西順城街37號。發行人兼社長胡霖生,總經理先後為陳肇源、陳德健(女)、徐徠德,編輯主任方周(少林)¬。1949年下半年改為8開小張的《新聞日摘》出版,同年10月停刊。十四,《新中國日報》
1938年6月15日在武漢創刊,同年7月31日停刊。1938年9月18日遷成都出版,為中國青年黨機關報。社址先在北新街51號,1939年遷至春熙路東段¬31號。發行人李璜(幼椿),董事長劉泗英,監事長寇孟坡,社長先後有宋益清(漣波)、李璜(1946年開始)、姜蘊剛、黃石子、張伯倫、喻孝權,經理先後有張¬繼禹、陳曉初、夏騎風、李舒(文叔)、喻志熙,總編輯先後有趙毓松、張希為、田景風、鐵華峰、林德勞,總主筆常乃德(燕生)鄭興亞、陶元甘、汪克永(有行)。為¬對開4版大報,內容除消息、要聞、社論、專論、廣告外,還有《動力》、《新光》(頌生主編)等副刊和《週末文藝》等20餘種各類專、特刊。1949年12月7日¬終刊。十五,《新民報》
抗戰前後至1949年底,成都有過兩家三張《新民報》。①抗戰爆發前後的。1937年2月16日創刊,社址在春熙東路32號。由球新印刷廠代印。該報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典#,社長吳景伯,總經理曹仲英,主筆熊子駿,總編輯崔心一,新聞編輯王達非等,副刊編輯程大千等,美術編輯張漾兮。同年8月,主要人員相繼辭去,余中¬英、鐘汝為繼任正、副社長,總經理羅孝全,總編輯向雷鋒,耿堅白、陸詒分任北平、上海特派員。每日出版4開8版,內容除國內、外和省、市消息外,辟有《百花潭》¬、《龍門陳》等副刊和張志和主編的《政經週刊》、周文主編的《國防文藝》週刊、肖軍主編的"新民談座"等各種專刊、專欄和專版。約1940年4月底停刊。②陳銘¬德、鄧季惺創辦的。一是1943年6月18日創刊的成都《新民報》晚刊,社址在華陽縣沙河堡,營業處在市內鹽市口42號。發行人陳銘德,經理驟季惺,總編輯趙純¬繼,總主筆羅承烈,主筆張慧劍、張友鸞。每天出版4開4版。內容除社評、消息外,還辦有副刊《出師表》和《藝文壇》、《學府風光》等專欄。連載有張恨水的長篇小¬說。二是1945年2月1日增出的成都《新民報》日刊,開始為4開張,副刊由張慧劍兼任主編,曾連載高語罕的《九死一生》。1947年5月9日起改出對開大張後¬,副刊由孫伏園主編,曾連載李劼人的長篇小說《天魔舞》。1949年7月23日,成都《新民報》日、晚刊被王陵基查封。8月5日復刊出版,直至12月底。195¬0年1月復刊出晚報,4月結束。十六,《新新新聞》
1929年9月1日創刊,社址在春熙路中段35號。先後由美利利、球新、福民等印刷公司代印。由二十八軍將領馬毓智等出資創辦。社長馬秀峰,總經理陳斯孝,總編¬輯劉啟明,主筆余戾林,採訪、藝術、廣告、營業主任分別為張善、張採芹、羅治卿、杜世澤,編輯記者多達數十人。開始為3000份最後增至10000份,最多銷到15000份。該報以地方新聞多見長,後增至四中張。發行數量初500份¬,後逐步增加到5000份,讀者歡迎。還辦有《老實話》、《新新小報》、《教¬育體育》、《新村》等副刊和"小鐵錐"、"七嘴八舌"等小評論專欄。1938年7月曾發《新新新聞旬刊》達5年。1947年5月1月又增出《新新新聞晚刊》。1951年1月13日被成都軍管會新聞處接收,後更名為《川西日報》,1953年四川合省,再更名為《四川日報》。
這十六家報紙屬於國民黨掌控的只有《新新新聞》、《黃埔日報》、《中興日報》、而共產黨直接掌控的有《工商導報》、《華西晚報》、《時事新刊》,而《新民報》、《華西日報》、《新中國日報》、《益報》、《建設日報》、《成都晚報》、《西方日報》《民眾時報》雖為個人開辦的報紙,但基本上是偏共的。
可見當時國民黨對新聞媒體基本是放任不管,才給中共留下了這麼大的「空子」可「鑽」。若是今天我們的中宣部,一個《冰點》也容你不下。南方報業集團多次被整肅。讀史至此不竟掩卷嘆息!
1950年的成都,除《新新新聞》更為《川西日報》外,另外只保留了《工商導報》,其它十四家報紙全部關閉。其它城市情況大體如此,真正做到了「新聞一律,消滅雜音,非我族類,不得問津」。所以正如當年蔣氏對儲安平先生說的那樣:國民黨治下,民主是「多」與「少」的問題;如果換了中共,民主就是「有」與「無」的問題了。-----真是真知灼見,一語破的!
「往亊微痕」供稿
「往亊微痕」更多故事請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7798
鐵流更多故事請看﹕
http://www.secretchina.com/taxonomy/1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