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辯證全面的看待歷史及歷史人物,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以下內容足以顛覆你的歷史觀。
李鴻章。(網路圖片)
李鴻章
甲午海戰後李鴻章去日本馬關談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槍,正中面頰,血流如注,但李鴻章沒死,他用這一槍把賠償三萬萬兩白銀換成了二萬萬兩,並讓日本放棄了遼東半島,他拿著染血的黃馬褂回國呈給慈禧太后時,太后只是笑了一聲,說:難為你了,還留著呢。
段祺瑞也被刻意醜化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篤信民主共和價值,曾三造共和;他清廉如水,任政府總理時,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三一八」慘案中,總理府衛隊擅自開槍,致死傷多人,後因魯迅紀念劉和珍君,此案婦孺皆知。作為一國總理,段在悼念大會上當眾長跪不起,之後又處罰了凶手,並立誓終身食素以贖罪。這個誓言一直堅持到他病危,雖然醫生一再勸他改變飲食,增加營養,他都「不動搖」,直到臨終。
蔣經國
(一)1978年蔣經國當選總統。隨後照會新聞界,第一不稱「領袖」,第二不叫「萬歲」。蔣經國說,現在是民主時代,他只是普通黨員、普通百姓!他還表示中國人幾千年來都受到做官的傲慢對待,解決方法就是一切公開化。他決定政府預算一律公開。這是國民黨的第一次,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
(二)馬英九在聽到蔣經國親口說要開放黨禁、報禁時,當即被一股「我們正在創造歷史」的電流擊中,但國民黨要人則紛紛質疑,「國策顧問」瀋昌煥說:「這樣可能會使我們的黨將來失去政權!」,蔣經國卻淡淡地回答:「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聲音不大,語氣輕微,但這一句話,分明如同萬鈞雷霆,振聾發聵。
蔣介石曾經對美國的魏德邁將軍說過:「如果我去世時仍是個獨裁者,我必將和所有的獨裁者一起為後人遺忘。但是,如果我能替民主政府建立確實穩定的基礎,我將永遠活在中國每個家中。」幸好他兒子蔣經國在謝世前開啟了通往民主的路,使他的後半句話不至於完全落空。
袁世凱
袁氏家族聯誼會致《建黨偉業》公開信:「影片中指稱袁世凱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袁只是簽署了《中日關於山東問題條約》和《中日關於南滿即東蒙古問題條約》,這兩個條約加一起也只有十一條,而且沒有出賣主權的條款。」
閻錫山
閻錫山也是被刻意醜化的歷史人物之一。他舉行山西起義,響應辛亥革命;他在統治山西長達38年期間,醉心於搞經濟建設,保境安民,終使山西物阜民豐,山河完整;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他堅定地提出「寧在山西犧牲,不到他鄉流亡」的口號,領導晉綏軍,堅決抗日,並贏得了「模範戰區」的稱號。
黎元洪
黎最被醜化是他讓武昌起義革命黨人從床底下拉出來做了領袖。事實上他辛亥革命前,就同情革命,否則他的隊伍中不可能藏了那麼多起義分子。特別在大是非前,黎立場一向堅定。他反對袁氏稱帝,維護共和憲政;並聘請蔡元培出掌北大,開一代自由風氣。
陳炯明
「辛亥革命的背叛者」、「炮轟總統府的劊子手」,也是被刻意醜化的歷史人物之一。他致力於設立現代學堂,是新文化運動的堅定支持者;他立足嶺南,推行民主政治,大力發展經濟和教育,使廣東成為當時中外側目的「模範省」;他一生致力於共和政治理想制度,可最後卻貧困潦倒,卒於香港。
「賄選總統」,在民間的口碑向來不佳,在史家筆下也歷來是個反面角色,但他卻有常人所不及之處:他創立河北大學,並提出先進教育理念:教授治校;他恢弘大度,襟懷開朗,愛惜人才,善用人才;抗日戰爭期間,他忠貞不屈保持晚節,立誓寧肯喝稀粥,也不給日本人辦事,堅決不當漢奸。
也是被刻意醜化的歷史人物之一。在真實的歷史上:他曾以「中國最強者」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誌週刊封面的中國人;他雖身居要職,權勢煊赫,但賦性剛毅,廉潔自守;民族危亡時刻,無論日本人和漢奸採取拉攏、威逼各種各樣的手段,都未能讓他放棄民族氣節,最後遭日本特務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