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師的社會地位之高,是其他地區難以想像的。(網路圖片)
在芬蘭,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是中小學老師,老師受敬重的程度尤勝於國家元首。大公司最喜歡聘請教師,理由是能當老師的一定是這個國家最頂尖的人才。
芬蘭的義務教育是一個奇蹟:從2000年開始,芬蘭總是在「國際學生評量計畫」裡頭名列前茅,更令人吃驚、艷羨甚至恐懼的,是他們的學生還在不斷進步,評分一年比一年高,且不說其他項目,光看閱讀,據統計,41%的芬蘭中學生最常幹的休閑活動是閱讀。這些孩子的閱讀能力又怎能不高呢?
為什麼芬蘭的教育這麼厲害?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謎題,所以每年都有專家學者絡繹不絕地從世界各地湧至芬蘭取經。然後他們發現,原來芬蘭的秘訣之一在於教師。芬蘭教師的社會地位之高,是其他地區難以想像的。而且他們的老師都像學者,幾乎全部擁有碩士以上的學歷,暑假的時候還要上大學繼續進修。如果一個老師幹了幾年就辭職,他多半是跑去念博士了。由於老師自己就是喜好學習並且擅長學習的人,所以他們才能教出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當然,也有不少老師後來進了企業,變身成為高薪人士。
芬蘭教育以國際視野聞名,小學開始學英語,中學再加一門第二外語。他們還把全球的信息與知識自然地融入課程,例如在小學的數學課裡要孩子計算各國摩天大樓的高度,在初中社會科學的課堂上請孩子模擬演出聯合國的工作情況,使他們懂得從不同國家的視角瞭解世界局勢。除此之外,他們的教育部有種特別補助,盡量讓年輕人有出國遊學的機會。當地一位官員解釋,其實「在北歐,你已經找不到沒出過國的中學生了」。相對地,在我們的「中國模式」底下,你則很難找到沒出過國的官員。1999年,「兩會」代表開始關注中國幹部公費出國何以花了2000億元人民幣;到了2007年,「兩會」代表持續關注幹部出國的總開支怎麼會漸漸跳到3000億元。財政部的數字顯示,2007年中國政府的教育經費大約是6000多億人民幣,佔了GDP的2.7%。世界平均水平是7%,一般經濟欠發達國家也有4.1%。我手上一時沒有2007年中國公務員吃喝、公車和出國的開銷統計,但我知道在2004年的時候,這筆錢的總數就已經達到了7000億元人民幣。如果把這個賬目也看成是種教育開支,那麼我們的學習風氣就算贏不過芬蘭,至少也叫做各擅勝場。
不少地方的教師都在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不只低到一個喪失尊嚴的地步,甚至連餬口也很困難。本來依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該不低於當地公務員。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憤怒的教師一個月卻只有一千甚至幾百元的收入,難道這就是當地公務員的薪資水平嗎?抑或這是學習型社會之「中國模式」的另一個例證呢?
老師不受重視,一般而言,就意味著孩子的教育不受重視,更意味著我們並不太擔心我們的未來。很奇怪,雖然大家都說中國實行一胎政策,人人都拿孩子當寶,但為什麼今年各個事件都顯示出了相反的訊息呢?先有一場震垮太多學校的地震,接著是一堆讓嬰兒患上腎結石的奶粉;莫非我們的希望不在下一代,而在我們自己的長生不老?我突然想起西洋傳說中的那條「銜尾蛇」(ouroboros),它太過飢餓,不惜從尾端開始吞吃自己;嘴巴叼著尾巴,形成了一個圓圈,乃西方秘學的著名符號。這個符號有很多層意思,其中一層是:貪婪是種吞沒自己的可怕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