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讓我們知曉,用天理、良心要求自己是講道,要求別人就是罵人。(看中國合成圖)
「講話」是一種深入實際的修行,如果沒有好好地在這一項中修行,就會生出許多事端。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跟學生出遊,路旁有兩個人在吵架,
一個罵道:「你沒有天理!」一個反駁道:「你沒有良心!」
學生就對身旁的老師說:「您聽,他們在講道。」
王陽明說:「不,他們在罵人。」
用天理、良心要求自己是講道,要求別人就是罵人。
與人相處,語言的讚美是一種善行。是非常因講者、聽者、第三者無心地搬弄,而產生惡性循環。所以說,「謠言止於智者」!大家彼此聚在一起,不要為逞一時的口舌之快,破壞掉這難得的善緣。
語言是溝通感情、傳達思想的工具,但不得體的言語或多餘的廢話,卻是導致是非煩惱的因由。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非常善於演說,以教人如何講話為職業。一天有一位青年前來,請他教授演說技巧,為此大談演說如何重要。
蘇格拉底等他說了半天以後,向他索取兩倍的學費,青年問為什麼。
蘇格拉底說:「因為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如何閉嘴。」
古人說:「一言折盡平生福。」說話謹慎實在是修身的關鍵。
講話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互相傳遞悅耳的愛語。但是我們在日常的談話中,往往隨意說話,其實很多措辭實在值得大家注意,比如:「是我讓他來的」為什麼不說成「是我請他來的」;「你聽我的」為什麼不說成「我們來溝通一下」;「你可別後悔」為什麼不說成「你不再考慮考慮嗎」;「你要給我小心」為什麼不說成「或許還是謹慎點好」。
同樣的含義,為什麼不加點詞潤滑?否則不但聽起來不舒服,也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況且,我們這樣還真是會辜負了中國的文字之美。
再舉個古人善於言詞的實例吧。
晉武帝司馬炎剛登上皇帝位的時候,要占卜推斷帝位能傳多少代,結果佔得了個「一」。武帝很不高興,群臣也嚇得臉色發白,沒人敢出聲。
這時,侍中裴楷上前進言說:「微臣聽說,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寧,侯王得到一就能得到臣民的衷心擁戴。」短短的一席話,說得武帝轉憂為喜,群臣也對裴楷的善對由衷嘆服。
可見任何一件事,都不是絕對的。掌握了講話的藝術,在恰當的時機就可以轉憂為喜,讓人聽了舒服,往好處想,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