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眾所認知的瑤池西王母,是歷經多年演變後的形象。(圖片來源:Pexels)
西王母娘娘在百姓眼中,是天界第一夫人──玉帝之妻,七仙女之母,擁有明確的神仙關係譜系。可是,這是被民間世俗化了的西王母形象。她的原初形象可是豹尾虎齒的凶神樣態,歷經時代演變,才變身為華麗高貴、地位崇高的瑤池西王母。這長久的演變過程,其實牽涉了民眾對於飽含普世價值的信仰,賦予世俗化的形象,以及王者需要仰仗某些神明形象來鞏固皇權,因而建構出與這些神仙有關聯,又富普及化的「道教常識」。
關於西王母的研究
因為有神話傳說與中國小說的傳播,大家對於王母娘娘都不感到陌生。瑤池仙境、蟠桃盛宴、齊天大聖掌管蟠桃園、嫦娥奔月等傳說,都是眾所周知,口耳相傳的。近代的西王母研究亦有四大類:神話的演化歷程、神話的起源地、圖騰與原型、漢代王母信仰與圖像。
不過,可別因為這樣,就以為西王母最初的形象是人王型的囉?西王母可不是只有單一形象喔!就從她多個名稱即可猜知:瑤池聖母、西華金母、無極瑤池金母、九靈太妙龜山金母、金母元君、西漢九光夫人、西漢夫人……。連她的聖誕日亦有兩種說法:農曆3月3日、農曆7月18日。
那麼,王母娘娘有名字嗎?答案是有。在唐朝段成式所撰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的〈卷十四・諾皋記上〉中,即記載了「西王母姓楊,諱回,治崑崙西北隅。以丁醜日死。一曰婉衿。」
雖然概略了一些,但是提及王母娘娘有「原來的形象」,還是讓大家一頭霧水了吧!在討論西王母的形像之前,先稍稍提及名稱的指涉吧。
西王母原來屬於西方某部族的名稱,《爾雅・釋地》有載:「東至於泰遠,西至於邠國,南至於濮鈆,北至於祝栗,謂之四極,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部族的位置究竟何在?歷史上有玉山、崑崙山、登弇山等記載。其中,以崑崙山最為知名,影響最廣。
因為未知,所以才有茅盾、王國維、梁啟超、吳晗、呂思勉等學者陸續揭曉了瑤池聖母的神祕。不過,現在在眾多傳說故事與影視作品的堆疊下,世人似乎對「西王母」已有既定輪廓,其形象演變差異極大。
最初的凶神形象:豹尾虎齒
茅盾於《神話研究》中,將西王母分成三階段:半人半獸的凶神、手持不死藥的吉神、群仙的領袖,此論述影響深遠。另有研究者分成:原始神話、「人王」化、仙話化。或還有研究者分成四階段:神格多樣化、世俗化、中原化、宗教化,或是西部民族形象階段、過渡階段、中原文化形象階段。
無論如何劃分,我們都可以知道,天界的眾女先之首「西王母」是歷經多次演變後的形象。當然,亦是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形象。此女神形象,是從上古的巫術儀式中的女祭司所演變來的。因為,最早的時候,她呈現了半人半獸的凶神形象,與現在大家的普遍認知截然不同。
在記述了許多不可思議又光怪陸離的異獸花草、風土物產等遠古事跡,但卻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先秦古籍《山海經》。在《山海經》中,有三個部分記載了西王母的資訊。
《山海經・西山經》載:「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山海經・海內北經》載:「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
《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豹尾虎齒!如何?是否與你認知中的西王母形象相差甚遠?
(待續)
西王母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