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唐淮源——鐵血流芳中條山(看中國原創視頻)
唐淮源(1886~1941),雲南人,雲南講武堂畢業,滇軍名將,國民革命軍第3軍軍長。他是在中條山會戰中殉國的最高將領,也是戰死在抗日戰場的八位國民黨上將之一。
早年護國北伐
唐淮源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讀書期間,深受反清革命思想影響,加入了同盟會。1915年,袁世凱復辟稱帝,蔡鍔將軍在雲南發動護國討袁戰爭,唐淮源任護國第一軍第三支隊支隊長,入川與袁軍作戰,隨後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後升任營長。
1926年,蔣介石領導國軍從廣州開始北伐,唐淮源跟隨滇軍金漢鼎進入江西,加入北伐軍行列,被編為獨立第16師,金漢鼎任師長。
1930年,唐淮源被任命為第12師副師長兼第35旅旅長,奉命參加圍剿中共紅軍,後升任第12師師長。
「此身當為國有」 參加太原會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唐淮源升任滇軍第3軍軍長,率部由河南北上參加太原會戰。
1938年夏,隸屬第一戰區第五集團軍的唐淮源第3軍,奉命轉入晉南中條山進行游擊作戰,負責守衛中條山中部聞喜、夏縣以東區域。唐淮源沉著果毅,兩年間先後與日軍數百次交戰,協助友軍擊敗敵寇13次大規模軍事進攻,保衛了潼洛。每當前方情況險惡時,唐淮源總是親自到前方去督戰,挽回了許多危局。
1939年4月,唐淮源之母因病逝於故鄉雲南江川縣。事母至孝的唐淮源得知噩耗後焦急萬分,但他深知,自古忠孝難於兩全,大敵當前,抗敵是首位的,便遲遲未回鄉奔喪。是年秋,戰事稍緩,唐淮源方請假回鄉奔喪。
回到中條山駐地後,他對部下說:「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慮,今大事已了,此身當為國有,誓與中條山共存亡。」
誓死報國 鐵血流芳中條山
1941年5月,日軍秘密從華北、華東、中原三個戰場上調集了8個師團、9個旅團、1個騎兵團,另加飛機百餘架和若干特種部隊,兵力達25萬人以上,撲向中條山,進行包圍切斷、反覆掃蕩,妄圖乘我軍南臨黃河背水之危,將第一戰區晉南我軍圍殲於黃河北岸。
5月7日,日軍兵分四路發動總攻:先以密集強大火力集中攻擊唐淮源第3軍和98軍防地。又用數百架次飛機輪番狂轟濫炸;隨之,上千門重炮一齊開火轟擊,整個中條山成了一片火海。緊接著日軍的坦克、裝甲車掃射開路,大量日軍跟隨其後,空降兵自空而降強佔了一些重要的制高點。我國軍將士同仇敵愾,予以迎頭痛擊。
可是由於我軍缺乏相應的應急措施,沒有後續預備部隊補救,當天我軍前沿陣地即被敵軍攻破數處。第二天,四十三軍在失去幾個陣地之後,提前撤退,使得日軍乘虛而入,將中條山我軍陣地分割成兩半,整個中條山戰場局勢危急險惡。戰區司令長官部下令撤退。
唐淮源第3軍所部陣地位於聞喜、夏縣交界處的結山、唐王山一線,首當其衝。敵軍於8日突入第3軍左側後,分襲各部,截斷我後方聯絡給養線。唐淮源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以守土衛國,寸土必爭的精神,沉著果敢指揮所部官兵,展開猛烈的運動戰。但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我軍腹背受敵,左右被攻,極為疲憊。
唐淮源在收到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的撤退電令後,已經陷入重圍,無路可退。當國軍其他部隊已經突圍撤退時,唐淮源仍在指揮第3軍將士以死相拼,反覆衝殺,聲震蒼天,氣吞黃河。
5月10日,唐淮源率所部將士向南突擊,與深入之敵遭遇於溫谷村附近。為爭溫谷村以北之高地,第3軍將士前仆後繼,廝殺拚搏,血染黃河。
5月11日,山口與黃河各渡口,均被敵佔,第3軍遭遇日軍東北西三面圍攻,傷亡過半,糧盡援絕,後路被敵切斷,與長官部的聯絡也中斷。危急關頭,唐淮源果斷命令全軍分散,各師分別以團為單位實施突圍,分頭突圍,以分敵勢,爭取轉移到外線作戰。
突圍前,他召集手下三位師長,毅然言道:「現在情況極險惡,吾人在事有可為之時,應竭盡心力,恢復原態勢,否則當為國家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決心。」「中國軍隊只有陣亡的軍師長,沒有被俘的軍師長,千萬不要由第3軍開其端。」
唐淮源親率12師之一部,向縣山且戰且走,至5月12日晨到達縣山。遭遇到日軍大部隊,他親自組織數次衝鋒,均未實現突圍目標。眼見傷亡慘重,彈盡糧絕,唐淮源自知無力挽回敗局,決定踐行不成功即成仁之誓言,於是屏去左右部屬,拔槍自戕於懸山之巔一座小廟內,慷慨殉國,時年57歲。
5月27日,唐淮源將軍之婿,即該軍輜重兵營長楊繼虞,冒著生命危險親往縣山掩埋了將軍遺體。
國府褒揚追贈上將
唐淮源殉國後,國民政府頒布褒揚令,追贈陸軍中將唐淮源為陸軍上將。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輓聯:「浩然正氣」,軍委會蔣委員長題寫輓聯:「百戰殊勳著河上,雙忠大節壯中原。」于右任撰寫輓聯:「國土未復失壯士,碧血千載染中條。」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題聯:「抵禦外侮壯志未酬先殉國,殺身成仁忠魂永鎮中條山。」
1947年,國學大師劉文典欣然接受江川縣政府請求,為唐淮源故鄉唐公祠恭撰《唐淮源將軍廟碑》,由于右任篆額,李廣平拜書。其述及唐殉國過程時,言詞激昂悲壯:
「公以寡弱之眾,在叢圍之中,據無十雉之城,守無一重之櫓,而寇如蝟毛,蜂屯蛾傅。公奮其猛銳,志存厭難,稜威爰發,在用彌亮。將士感其忠義。公一巡三軍,拊而勉之,則裹創疾鬥,死不旋踵。罷困相保,堅守浹旬,兵盡力竭,受陷勍敵。公慨然曰:『將軍死綏,咫尺無卻,戰陣無勇,謂之非孝。老母既歿,此吾殉國時矣。』乃整衣冠,西向再拜,從容作書辭元首,遂自射也。非忠貞秉之自然,壯烈出乎天性,孰能臨難引義以死殉國若斯者哉?」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