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5月3日訊】網易體育5月2日報導:
被問到怎麼看待太極宗師與格鬥狂人的比拚時,幾個月前剛獲得世界太極拳錦標賽冠軍的呂泰東有點鬱悶,「這是炒作吧,我以前不知道那個雷雷,聽人說應該不行吧。」
而相同的問題問到張偉麗,這個在2016年獲得了MMA草量級冠軍金腰帶的姑娘有點著急,「徐曉冬這個人可代表不了我們,我們MMA圈子裡真的都不想理他,他就只打過我們的一場比賽,中國武術有中國武術的好啊,我們有我們的,這個不一樣,他就是炒作。」
張偉麗和呂泰東都說,各行都有自己的規矩,不能破。
我問兩位冠軍,不說網上約架人的真實水平,也不說規矩,假設你的愛人此時此刻受到了對方的攻擊,你不得不守衛或者去進攻,結果會怎麼樣?
呂泰東沒有猶豫,「誰出手快,誰出手狠,誰更想置對方於死地,誰贏。」
像極了一百年前,日本空手道大師船越義珍曾說過的話,「年輕人啊,我告訴你,要想殺人,拳頭比不過手槍。」
太極「宗師」和格鬥狂人有多神?他們說要喚醒沉睡的中國人
近日,號稱太極宗師和格鬥狂人的一場約架刷爆全網,雷雷稱自小練習太極拳,曾授業於北京什剎海體育學校,格鬥狂人徐曉冬的微博認定為北京什剎海體校教練員。
什剎海體校的權威性在於自建校開始,培養出包括張怡寧在內的38名世界冠軍,其在武術、拳擊方面的人才培養更是長期領跑全國。
「那個雷雷和徐曉冬都是曾經來我們體校花錢租過場地,隨後就號稱在學校任職,實際上只要是有錢,你也可以在這裡開班說自己是教練員,不過從今年的1月1日開始,學校就把這種形式的租場地辦班活動全面叫停了。」太極拳冠軍呂泰東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什剎海體校的學員。
徐曉冬,這位在網路上號稱要打假的格鬥狂人,自身或許就是就是最大的問題。
除此以外,徐曉冬參與的唯一一場MMA格鬥結局是一勝一負,被他挑選代表太極拳一方迎戰的雷雷,只系統的學習過兩年太極拳。
(網路圖片)
除了接受雷雷的挑戰以外,徐曉光陸續拒絕了以散打比賽為首的一些挑戰邀約,「那不是太極,我打不過啊,你要打我你必須用你的武術套路來,不能有其他的。」
這場在網友們幻想中被稱為眾教合圍光明頂的「武林事件」,在真正的武林圈子裡看來,別說武林了,連光明頂都是假的。
在這場所謂的武林大賽新一輪的對戰宣言中,徐曉冬宣布「不帶任何護具,無限制規則可以踢擋插眼」,也就是說,哪一方更狠,哪一方被逼的更為緊迫,方能取勝,這樣看來,這場網路上的約架活動,更像是一群有著基本拳術功底的人在比賽誰更亡命,比賽的結果已和中國武術關係不大,不過,這位「盟主」亡命過後的關注度和預期收益,必將遠超預期。
採訪中,徐曉冬對短短20秒視頻帶來的點擊率無比自豪,「你看看,這是全網的第一啊,沒有能超過的。」也是僅僅幾天的時間,各地慕名的電話已經打爆了必圖拳館。
只不過徐曉冬說,自己完全不會被金錢所動,「我就是想喚起中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喚醒沉睡的中國人。」
為什麼每個人都對太極拳心存疑惑?太極拳的花架子之路
即使雲集中國真正的武林高手,能不能看到一場我們幻想中的武林間的決鬥? 答案是不能。
現年80歲的中國武術泰斗級人物吳彬也曾在年幼時見過自家叔叔們練拳,解放前後,上海市廢舊的工廠裡,有退伍軍人,有上海青幫,絕大多數是時刻準備報國護家的工人。
不過四九年後了,聽說抓了幾個「國民黨特務」,上邊說不利於穩定,不讓練了。
與吳彬記憶裡相符合的時間點是,1955年中共國務院第十次全體會議上,國家體委工作報告中就指出:「……農村中堅決停止發展原有的武術活動,可由區政府、青年團加以領導,不要被壞分子利用做壞事。」隨後,「文革」到來,原國術館人員被再次拉出來批鬥,民間武術活動基本上被禁止。
此為包括太極拳在內的武術運動的第一次重創,中國武術開始斷代。
1956年,中共中央指示國家開始修訂專門的考試書藉以及比賽評分規定,中國武術的各項動作都被納入到統一的範疇之內,評分細緻到一招一式之間。在吳彬看來,自己所帶領的北京武術隊能夠從全國代表隊中脫穎而出戶,得益於完全按照比賽規則規範武術動作,按照現代訓練模式規範中國傳統武術。
一招一式完全符合預定規章程序要求的武術開始被大多數人認為變成了「花架子」,此為包括太極拳在內是武術運動所遭受的第二次重創。
武術的第三次和第四次重創幾乎同時刻開始於改革開放之後。
一方面,各種形式的太極拳「宗師」趁著經濟發展的浪潮,及盡忽悠之能事,一套某式太極宗師招收關門弟子,一套課程十萬元人民幣,可保你「長生不老」
另一方面,伴隨著改革開放浪潮,對於西方健美的讚美聲和追求也逐漸佔據中國主流市場,「咱們中國武術講究的是含胸收首,體態謙恭,現在沒有人喜歡這個樣子了。」北體畢業的武打演員趙文卓,是中國武術武英級國家健將,在趙文卓看來,西方審美觀在中國的廣受歡迎,衝擊著傳統武術帶來的中國式的審美觀,即便如此,趙文卓在每天花費半個小時來練習通背拳等中國傳武術之後,會花費一個小時來練習器械與力量,「我是演員啊,我必須展示給觀眾我的形象。」
為什麼我們依舊那麼愛KongFu?出世與入世之間的武林江湖
70後80後90後,每一個曾經的少年都有一個武俠夢,白衣書生口吐蓮花風流倜儻,黑衣遊俠拔劍四顧眉宇蒼茫。
誕生於60年代的武俠小說,在當時幾乎鋪陳於每一位華人的案幾,每一個社交圈都圍繞武俠小說做討論狀,甚至有人開玩笑說,二戰之後促進全球華人精神統一的第一人,是為金庸。
金庸的小說可視為中國人武俠夢的塑造者,在這些武俠小說裡,投射的是理想的中國文化縮影,這個武林江湖裡有傳統、有秩序、有門派、有規矩、有邪惡最終會被正義壓制、有英雄抱得美人歸。
這是在長達幾十年飽受戰亂流離失所的人們,能在頭腦中建立起來的最美好的中國形象,幾千年中華文化傳承下來的最為可愛的儒學思潮,去惡存善,在武俠小說中重聚。
而武俠小說中最高深的功夫,佔據著精神一統地位的,始終是習武者強大的內功,有了內力,刀槍劍戟只不過是個把式,內功的集大成者,便是太極,這也是太極在民眾心中地位極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伴隨武俠小說之風延續而來的武俠電影,隨後風靡20世紀,中國武術也藉助著武俠電影名噪一時,李連杰、吳京、甄子丹出自什剎海武術學校,趙文卓出自北京體育大學,《少林寺》第一集播出,嵩山少林寺的習武之人就多了七萬人。
中國武術希望以這樣正面而積極的形象示人,網路論戰這種形式始終讓他們覺得有些不體面。
「這種炒作我們不需要」練武之人說的直白且真誠。
我想起幾個月前與吳彬討論往電影電視劇推薦武打明星的事情,吳彬老先生背靠著沙發上哈哈大笑,「他們不用我費勁兒推薦,他們有的可想去了。」
中國傳統武術的練習者們期望通過儒家文化的出世智慧,去入世,前路迢迢,山也遙遙,水也遙遙。
而對於平常人來說,那個令人沈迷的武俠本就是不存在的江湖世界,痴迷於武術,是因為它代表了人們心中那份最為理想的文化認同,似乎有了武術,就有了江湖,有了江湖,就可以變成那個「江河湖泊浪滔滔,看我浪跡多逍遙,我坐船練習水上漂,我一生戎馬刀上漂」的俊朗小夥。
可惜,守規矩的江湖從來沒有存在過,這一場「太極宗師格鬥狂人」與中國武林的對決,在現代網路營銷的浩大聲勢下,未出世的武林使得「太極宗師格鬥狂人」暫時領先。
君不見,曾經聚居著武林人士最多的江湖所在地,北京前門大街上的眾多鏢局,在今天,成了雜技團和天橋把式的聚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