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社會民主黨聯盟在香港集會,反對香港特首梁振英,這是自2002年港府擬立「23條」之後,香港民眾每年都會進行的遊行活動。(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5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靈素綜合報導)今年適逢香港回歸二十週年,港人對「一國兩制」統治下的香港有著什麼樣的看法,中港矛盾之下,兩地社群分歧擴大,自97後的這二十年裡,港人對香港經濟政治人權等方面又持何種心態,也稱了近期大眾討論的焦點。
2017年是香港政權移交20週年。過去的二十年裡,香港社會陷入分裂,動盪不安,抗爭運動此起彼伏,其中包括最大規模、歷時79天的雨傘運動。然而,這座處於「半自治」狀態的城市仍然享有在中國其他城市所看不見的自由,對於一些人來說,香港依然存在新的機會和新的可能。
據自由亞洲電臺消息,「香港眾志」成員周可愛表示,97主權移交時,她只有七個月大,2014年雨傘運動,本立志做警察的她卻成為運動中最年輕的被捕者。周可愛說,之前覺得當警察可以伸張正義,但她現在知道,維護法制的方式有很多,做警察未必有用。
周可愛表示,2012年的「反洗腦教育」遊行讓她意識到年輕人改變社會的力量與能力是不可限量的,那時首次走上街頭的她感到非常憤怒,自此她看到當權者根本不關心年輕人對未來的擔心。
她說:「很多問題都是源自於現在的政府,也就是港府背後的北京政府。」
香港回歸時在加拿大留學的高先生稱讚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但他仍然對香港未來的前途倍感不安。
對於北京方面曾經承諾的,香港「五十年不變」宣示,高先生說:「五十年不變說實話並不真實,我覺得一定是在改變。但是不是在逐漸變成一個比較好的社會?這個已經很難說了。」
香港政府於2002年提出為23條立法,引來社會各界不滿,更觸發2003年七一遊行50萬人和平上街。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表示,自97以後,香港市民一直都擔心北京方面允諾的「五十年不變」是否確實如此。
50萬市民在回歸日以遊行表達對政府強烈的不滿,而當中中產者差不多佔去六成。無論對政府或是民主派來說,皆屬意料之外。在政府和一些研究者眼中,香港市民是經濟動物,對政治冷感,妥協性強,為了生計和穩定可以犧牲原則,而中產階級則忙於工作,遇到社會問題,選擇以私人的方式解決,抗拒集體行動。
陳韜文強調,遊行首要的是示威的目的要明確,並且要與潛在示威者的利益息息相關。大遊行打出的口號是「反對23條、還政於民」。"反對23條"是具體明確的,而「還政於民」則直指當時的香港特首董建華,香港民眾通過此舉告訴北京,要實行民主選舉。許多年過去了,這二十年裡,港人為了「真普選」,一直不斷地努力,從未放棄。
據相關數據顯示,九成的被訪者都強烈表示參加遊行是為了反對23條立法和表達他們對政府的不滿。當問及如果23條通過後,市民應該如何面對,竟然有三成七的受訪者主張以公民抗命的形式爭取,足以顯示他們反對23條的強烈程度。
23條是遊行的導火線,如果特區政府的施政不是失誤纍纍,相信民眾場面也沒有現在這麼壯闊。香港政府每一次施政失誤就是一次動員。自此之後,香港各團體七一遊行已成慣例。
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王振民之前表示,香港的高度自治絕對不能危及國家統一,不能讓國家感覺到因「兩制」而帶來很大麻煩。
香港民眾認為,這是公開否定「一國兩制」,是中方處理意識形態問題慣用的流氓手段,不管1997年香港回歸時,北京曾承諾過香港什麼,都可以反悔。
香港人大都擔心,香港離「一國一制」已經不遠了。香港警務處無犯罪記錄證明書辦事處表示,2016年該處收到逾2.1萬份無犯罪記錄證明書申請,其中有13,948份是香港本土申請人提出,目的就是為不久的移民做準備,為防香港淪落成跟大陸一樣的獨裁統治的境地,許多香港人選擇早做準備,移居美國、加拿大或者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