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傳說不斷演變,卻讓秦始皇背了黑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孟姜女的傳說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漢族民間廣為流傳,講的是秦始皇時期,有一個叫范杞梁的人,結婚剛三天就被徵調到北方去修長城。
他的妻子孟姜女因對他思念不已,遂跋山涉水,前往修長城的地方尋找他。然而當她歷盡艱辛終於來到長城時,卻得知范杞梁早已去世。悲痛之下,一連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感天動地,以至於長城為之崩塌。
故事講得有鼻子有眼,但卻經不起推敲。檢討史籍,可發現這個故事並不是歷史的真相。
史學家普遍認為孟姜女的原型是齊國武將杞梁的妻子,杞梁也剛好對應傳說中孟姜女的丈夫范杞梁。根據《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記載「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使吊之。辭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齊侯吊諸其室。」即杞梁之妻要求齊侯在宗室正式弔唁杞梁。其中既沒有「哭」,也沒有長城或者城牆、更無「城崩」、「投水」等情節。
「哭」的情節出現在《禮記・檀弓》中,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而劉向的《說苑・善說篇》加上「崩城」的內容:「昔華周、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之厄。」
接著劉向《列女傳》又加上「投淄水」的情節:「杞梁之妻無子,內外皆無五屬之親。既無所歸,乃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乃枕其夫屍於城下而哭之,內誠感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城為之崩。既葬,曰:『我何歸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三國時曹植也有在《黃初六年令》中寫到「杞妻哭梁,山為之崩」。在這期間,雖然孟姜女的故事一直在不斷演變,但是至少還是在史實上加工的。
而到唐朝,這個故事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貫休的詩作《杞梁妻》首次將故事時間移動到秦朝時,並將「崩城」變成「崩長城」:「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複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饑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這裡的故事內容已經和後世很相像了。
伶宋元時有《范杞良一命亡沙塞,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之戲文,而元明雜劇亦有《孟姜女死哭長城》之劇碼。
到了明代,明政府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長城,招致民怨沸騰。老百姓為了發洩對統治者的不滿,又改杞梁妻為「孟姜女」,改杞梁為「萬喜梁」(或范喜梁),加了諸如招親、夫妻恩愛、千里送寒衣等情節,創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可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在長期的文化演變中逐漸豐滿起來的。秦始皇就有點委屈了,莫名其妙的就領了口不屬於自己的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