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微博實名制。
2011年,北京頒布《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用法律的方式推行實名制。該《規定》提出,微博用戶在註冊時必須使用真實身份信息。
隨後,總部位於北京的新浪、搜狐、網易等各大網站微博都在2012年3月16日全部實行實名制,在此期限內未進行實名認證的微博老用戶「不能發言、轉發,只能瀏覽」。
第二波,手機實名制。
2013年7月,中國工信部公布《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要求所有新入網、轉入網用戶在辦理業務時必須登記真實用戶信息。2016年5月,工信部又下發通知,要求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不予配合實名登記的用戶,將被停機。
第三波,網路註冊實名制。
2017年6月1日,《網路安全法》6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網路實名制」。
為了配合當局的這一最新政策,擁有大量用戶的百度、知乎等網站紛紛表態,進一步強化帳號實名認證,使用方式為「後臺實名,前臺匿名」。網友註冊需要提供、驗證手機號碼。
第四波,跟帖評論實名制。
2017年8月25日,網信辦公布《網際網路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明確網站要按照「後臺實名、前臺自願」原則,對註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不得向未認證真實身份信息的用戶提供跟帖評論服務。
2012年12月下旬,中共喉舌發表《網路不是法外之地》,12月27日下午,中共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草案,即日生效,前後不到10天。當局整治網路言論迅速、嚴厲、層層推進。
官員財產公開。
80年代,知識份子階層提出官員財產公示的訴求。
1994年,官員《財產申報法》進入立法規劃,已過去23年,「醞釀」至今,仍未誕生。
2005到2012年,人大代表韓德雲7次提交「官員財產申報公開提案」,反對率達到99.99%。
官員對「財產公開」的聲音:
「水清則無魚」。
「不能愚蠢地走西方道路」。
「百姓公開我就公開」。
「官員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隱私權」。
「官員是公僕,不是老百姓的奴隸」。
「官員財產網上徹底公示後會引起社會反彈,帶來不穩定」。
官員財產不公開+公民說話實名制:我可以悶聲斂財,你不能說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