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0月29日訊】官媒新華網10月25日刊發題為《黨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產生紀實》的6000字長文。文章說,在黨和國家高層領導人選產生方面,中共有經驗也有教訓。中共十七大、十八大探索採取了會議推薦的方式,但由於過度強調票的份量,帶來了一些弊端:有人在會議推薦過程中簡單「劃票打勾」,導致投票隨意、民意失真,甚至投關係票、人情票。已被查處的周永康、孫政才、令計畫等就曾利用會議推薦搞拉票賄選等非組織活動。
文章說,中央對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人選的產生方式進行創新和改進,在對十九屆「兩委」委員人選深入考察、嚴格把關基礎上,通過談話調研、聽取意見、反覆醞釀、會議決定等程序逐步醞釀產生中央領導機構人選。這種中央領導機構人選提名工作的重大創新,也得到了參加談話同志的一致讚譽。
文章說,從今年4月下旬到6月,習近平分別與現任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中央軍委委員、黨內老同志共57人談話,聽取意見。政治局常委會還安排其他領導人分別聽取了正省部級、軍隊正戰區領導和其他十八屆中央委員共258人的意見,中央軍委負責人也聽取了現任正戰區領導共32人的意見。
美國中文網刊《中國事務》主編伍凡對此評論說,
「十九大召開的前一天,中國官媒公布了一個42人的19大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名單。42人包括現任的中央常委、政治局委員,各個派系都在裡面。這個會議的決定,最後的重大問題,都由這個主席團來決定,這些人在裡面討價還價,決定了十九大的結果。十九大開完了,它再來塗脂抹粉,又起什麼作用?我有一個感覺,大家對選舉結果非常不滿意,它就要出來塗脂抹粉,才有這篇文章出來。」
文章說,在面談推薦工作中,中央明確了推薦人選的條件,大家認為,黨和國家領導職務不是「鐵椅子」、「鐵帽子」,符合年齡也不一定當然繼續提名,主要根據人選政治表現、廉潔情況和事業需要,能留能轉、能上能下。
雖然報導沒有點名,中共十八屆三名政治局委員張春賢、劉奇葆、李源潮都未到退休年齡,但未進入十九屆政治局,李源潮也不在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的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