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1月9日訊】儘管中國金融監管和樓市政策持續收緊,並且明令禁止銀行消費類型貸款的資金進入樓市,但實際情況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央行等部門聲稱要加強房地產領域反洗錢工作。
實際上變相「首付貸」並未銷聲匿跡,銀行消費類貸款資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經營貸、普惠金融的名義悄悄溜進樓市。此外,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甚至是房地產中介機構亦有部分貸款繞道進入房地產市場。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儘管消費貸被限,但樓市加槓桿的方式卻依舊存在。比如個體工商戶憑藉創業等理由去獲取經營貸款,可能也會變為購房貸款,而銀行卡的信用卡分期其實也能成為資金繞道進入樓市的渠道之一。
其實不僅僅是銀行,部分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甚至房地產中介也會成為消費貸的資金供應者。一位房產中介聲稱:「只要資質好,我們最高能提供1000萬元的額度,但是必須在1年內還清款項。」
熱錢前仆後繼地流向房地產市場,對此多位分析人士表示,這種現象的背後是資金進入樓市的動力仍然存在。
中國經濟學家易憲容撰文認為,作為一個以投機炒作為主導的市場,特別是2016年房價快速飆升的城市,只要房價還在上漲,或房價上漲的預期沒有改變,想通過行政性手段不讓住房投機炒作者進入市場幾乎不可能。在房價上漲的預期下,當前這些城市的住房投機炒作者正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規避行政性房地產調控政策,目前流行的「房抵貸」、「消費貸」變身「首付貸」就是兩大重要方式。
另有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一些主打普惠金融的網際網路平臺其實也在扮演著房產類消費貸的資金供應者角色,現在一些網際網路平臺本身也是有貸款功能的,如果一個購房者同時利用多個平臺去貸款,那麼積累起來的風險就比較大。
而銀行對於貸款的審核通常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另有中介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的貸款公司和網際網路中介平臺等,很多都是銀行領導的親屬在操控,這些公司從銀行低息獲得貸款,再次高息貸給客戶以賺取息差。
日前住建部會同央行、銀監會聯合部署規範購房融資行為,表示要加強房地產領域反洗錢工作。但是實際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觀看更多中國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