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官罕有開腔,擔心香港司法制度會受越來越多來自北京的干預,並指北京利用釋法手段指示法官行事,令法官在關鍵政治性判決上受到強制,被迫參與削弱香港自由。(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3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近年北京對港司法制度屢有「指點」,包括多次人大釋法、並以人大決議形式通過一地兩檢何作安排決定。香港法官一向絕少公開談論政治,但昨日路透社報道,有法官表示擔心香港司法制度會受越來越多來自北京的干預,並指北京利用釋法手段指示法官行事,令法官在關鍵政治性判決上受到強制,被迫參與削弱香港自由。
《路透社》報道,今年1月8日香港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前,法律界舉行了一個私人酒會,有與會人士透露,酒會的其中一個討論問題正是擔心北京影響香港司法制度。路透社其後訪問了多名香港法官與法律界人士,發現有關人士私下都擔心人大釋法影響關鍵判決,被迫削弱香港自由。
有法官指出,香港司法獨立及完整性表面上看雖然保持不變,但北京正透過釋法、解釋《基本法》的某些條文,限制了法官在關鍵政治及香港安全、人權問題上的判決,北京正透過釋法指示法官行事。有法官形容,「某種程度上,法官已經感覺被綑綁,在香港法官可能看上去是獨立的,但北京人大並不是獨立的,他們會以實施黨的目標不斷增加對香港司法制度的干預」。
有自英治時代已就任的法官表示,北京自身有一定憂慮,「但如果釋法太頻密,就會產生司法危機,當我們要作出裁決時,已經沒有甚麼法可依」。
路透社指出,儘管北京多番宣稱「尊重香港法治及高度自治」,其實部分法官及法律界人士均抱持懷疑態度。有法官指出,在同業間已經出現明顯的、「在數年前是沒有的」不安全感。他亦指出,「1999年北京首次釋法時,法律界普遍視釋法為處理問題的最後手段,但現在我們擔心釋法門檻會變得越來越低」。
此外,路透社亦指出,香港法官委任過程,是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監督的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向特首建議任命,而過往特首一般都會接納,但也有否決權。有部分法官指出,擔心北京會透過對港府施加壓力得到更大的控制權,而特首的否決權就會成為脆弱的一環,有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委員指出,雖然目前制度仍未受到干涉,「但政府一旦干預,將會非常令人震驚」。
《蘋果日報》報道,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梁家傑表示,對於報道指香港法律界憂慮北京干預本港司法制度,自己並不感到驚訝。梁指出,目前「客觀存在的格局,已經在不斷幾次人大釋法後『大局已定』......其實在當年包致金退任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時已曾公開講過,香港司法烏雲蓋頂」。梁指出,法治是香港「最後的堡壘」,如果法治不保「香港就所剩無幾」。
管理香港各級法庭法院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在法律年度典禮上強調自己認為「不同人對《基本法》有不同的詮釋方法」,並表示「不同意有人說香港法治受到損害」。(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過往北京對香港司法制度言論/行動時間表
2008年:7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港,提出有別於香港一貫實行「三權分立」的「三權合作論」,指行政、立法與司法機關要「互相支持」,而非「互相制衡與監察」。
2014年:6月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首度為「一國兩制」劃下新定義,包括提及「須由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理香港」、「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權,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並特別指出「香港各級法院法官及司法人員也是『治港者』,要承擔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等要求。
2015年:時任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曾公開表示,特首地位是「超然於三權之上」,時任特首梁振英附和有關說法
2016年:11月時任特首梁振英及港府入稟法庭,要求以「宣誓不符合要求」取締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的議員資格;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在法庭判決前主動提出釋法並在人大通過,香港法庭最終按照釋法內容判決。其後港府再就有關釋法條文,取締另外4名民主派議員議席。
2017年:12月人大常委通過高鐵「一地兩檢合作安排」,副秘書長李飛更稱人大決定「具有由最高法律效力」、「一言九鼎」;香港法律界普遍認為有關決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無法為一地兩檢定下法律基礎,並變相奪走屬於香港法庭的終審權;大律師公會亦發表聲明,要求港府給予合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