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8年3月31日訊】針對當前最大的競爭對手,美國對中方發動了40年來規模巨大的貿易戰,再加上《臺灣旅行法》出臺,基本將中美兩國關係降到了冰點。在此之前的3月21日,很多媒體開始報導大國1月份減持了167億美元的國債,認為是通過拋售國債對美國進行反制措施,筆者在此不以為然。
姑且不說脫手的這167億美元到底是為了應付外儲流動性問題,還是真的對美國貿易制裁進行反擊,單單就拋售美債來說,對於20萬億的美債總規模,中國持有的1萬億美債,其實就只佔5%左右的比例。這樣的拋售量,可以很輕易被美國民間回流資本、日本、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吃掉,所以拋售債券對美國無法構成根本性威脅。就算找不到下家,在短時間裏全部砸出去,也只是暫時砸一個坑,對美國的反擊有限;更何況,這樣的操作手法,必然是折價拋售,也算是「殺敵1000,自損800」,無異於自殺——金融戰沒有這種玩法!
中方拋售美債,會對美國構成根本性威脅嗎?(圖片來源:Thinkstock)
此外,美債收益穩定,流動性強,市場容量巨大,可以吸收眾多國家央行的大量外儲。縱觀整個世界資本市場,暫時還找不到能替代美債的優質投資標的,這也是為什麼多年來,中國、日本、德國等外貿順差大國一直不斷增持美債的重要原因。
從以上情況來看,中國拋售美債反擊美國貿易制裁的說法,完全屬於異想天開,顯得滑稽可笑。筆者一直不擔心美債,倒是擔心我們這邊大量的企業債券,也就是國際上談債色變、至今無解的「死亡債券」,也叫Tesobonos債券。
1
冷戰結束,由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軍備競賽的結束,大批的武器專家和核物理學家一夜之間「失業」了。這群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雲集到了華爾街。他們到了華爾街之後,放下手中的屠刀,開始造福人類了嗎?並沒有。這些科學家和金融銀行家聯合起來,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加上世界上最貪婪的心,一時間,發明瞭各種各樣的「金融武器」。美國次級貸和死亡債券,都是這些人的手筆。
那麼,這種債券是以身樣的方式完成閉路循環的呢?國際上有大量的美元游資,國內企業和政府有借外幣債務的要求,雙方一拍即合。短期的美元債券,以經常帳的形式進入國內,從而逃脫了監管,而其實質卻是資本帳,是熱錢,而且利率一般都在10%以上。Tesobonos的大規模流入,製造了貿易順差的假象,歸入經常項目,在帶來通貨膨脹的同時,也推動本國貨幣升值。
一旦債券到期後,外幣的大量流出又導致本幣的貶值。而貨幣的貶值,又會進一步增加剩餘借入該種債務企業的償債壓力。一旦本國貨幣形成貶值趨勢,Tesobonos流出將嚴重加劇匯率的下跌,並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導致匯率崩盤,發揮金融核彈的威力。
這種債券借債的主體一般是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和企業,時間以中短期為主。借款借到的是美元等國際硬通貨,但是以本國貨幣支付利息。該國借入1萬億Tesobonos死亡債券,利率10%,那麼當Tesobonos到期之時,需要償還3.3萬億本國貨幣。那麼該國為了少還錢,就會讓本國匯率升值,假設升值到2比1,那麼只需要償還2.2萬億本國貨幣即可。
其好處是,當借入國的貨幣處於升值的時候,發行該種債券的企業和國家會因為貨幣升值而減少實際支付的利息,從而實際上降低了融資成本,減輕了其債務負擔。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說,如果讓本國匯率一直上升,那麼要還的錢不就越來越少嗎?咋一看,去借死亡債券來發展經濟真是一筆划算的買賣。其實,死亡債券妙不可言的地方就在這裡:在Tesobonos進入一個國家的初期,Tesobonos引發了該國的通貨膨脹和貨幣購買力下降。如果此時,該國央行為了少還錢,而讓貨幣升值,那麼就會造成匯率升值+購買力下降的雙重矛盾。也就是近幾年大家熟悉的「外升內貶」。
一邊是對美元匯率不斷的升值,一邊是本國通貨膨脹越來越嚴重,人工工資越來越高,物價水平越來越高,那麼誰會第一個中毒倒下?沒錯,出口企業。出口企業中毒死亡,那麼一個國家創匯的能力就消失了,創匯的能力消失,又進一步引發該國貨幣廢紙化。
死亡債券Tesobonos已經成為了人民幣的隱形炸彈(看中國合成圖)
所以,我們看到某國出現了很多奇怪的現象,富人們爭前恐後的到國外購買奢侈品,因為國外的奢侈品的價格竟然只是本國國內價格的一半。大量富人移民,因為加拿大一套別墅的價格只等於一線城市的一套商品房。富人不斷的換匯移民,旅遊,購物,又進一步衝擊該國的外匯儲備和匯率。
如果該國在此過程中,不小心開動了印鈔機的話,那麼就會直接陷入死地。對外匯率升值+對內通貨膨脹+貨幣購買力下降+出口企業死亡+銀行壞賬增加+富人移民+走私代購氾濫+本國財政赤字。也就是說,當Tesobonos被植入一個國家體內之後,該國一旦忍不住開動印鈔機來還錢,那麼就會導致「癌細胞」的瘋狂擴散。
2
就算該國還清了所有的Tesobonos死亡債券,保住了匯率。但是,由Tesobonos引發的通貨膨脹和貨幣購買力下降並不會就此消失。這就好比被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雖然城市在一片廢墟之中重建了起來,但是核輻射依舊影響著那裡的人們。
在這方面,有兩個經典的案例,那就是墨西哥和東南亞。
以墨西哥1995年的Tesobonos債券為例,墨西哥貨幣用比索支付利息。如果比索兌美元升值,那麼發債方所要支付的比索就少,而如果貶值,債務就會不斷上升,而這又反過來造成比索貶值壓力。由於當初幾乎沒有人相信比索貶值,所以此類債券發行量非常大。到了94年年底,匯率開始動盪,比索開始貶值,墨西哥政府起先還動用美元硬扛匯率,而後由於比索拋售的壓力太大而宣布放棄固定匯率,比索進一步貶值,金融危機爆發。
1997年7月, 泰國進入這種快速死亡程序, 500億美元的Tesobonos到期,而泰國央行只有300億美元,隨著泰國銖的貶值,引爆了整個東南亞的經濟泡沫,從而造成了歷史上的東南亞經濟危機。
3
現如今,全球最大的Tesobonos都聚集在大國,那麼,神州究竟有多少這種債券呢?有的說僅地產開發商就發行了5000億美元,全國累計發行1.9萬億美元該債券年。當然,具體數字幾乎成了謎,統計局的人們一定知道,但問題是誰也不敢公布,那怕只是公布一個造假數字。華爾街也知道,但是對手怎麼會如實公布武器的數量呢?
中國管理層對Tesobonos債券是否有足夠的重視和監管?從國家層面上,並未找到更多對於Tesobonos債券的警示和分析報告。這也正是危險之處。
2010年至今,中國的房地產商最熱衷的一件事就是從海外拆借美元資金。以碧桂園為例,向海外融資的利率達到了18%。國內房地產所發行的離岸私募債和Tesobonos債券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一種以本國貨幣作為利息償付的中短期外幣貸款。無非是借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再兌換成美元償還債務。
說的具體些:比如今天1美元兌換6.5人民幣,按拆借美元的利息15%計算。如果借1億美元資金,人民幣升值到1美元兌換6元人民幣,到期一年歸還的本金加利息是1億美金+9000萬元人民幣,總計6.9億元人民幣,這個利息並不算高。但如果美元兌人民幣達到1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這個時候要歸還的本金加利息是1億美金+1.5億元人民幣。如果都換成人民幣結算就會發現,開始是借了6.5億元人民幣,到一年期歸還的卻是11.5億元人民幣!
可怕的是,這兩年,國內企業髮型美元債的勢頭並沒有減弱。2017年,中國的美元繼續呈現爆髮式增長,彭博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2157只中資美元債完成發行,融資總額高達3139億美元。債券數目和發行量分別是2016年的2.43倍和6.23倍。
4
在這些發行外債的企業中,很多是像阿里、騰訊、恆大這樣的民營巨頭,他們互相攀比,發債規模一個高過一個,完全違背企業管理的基本能原則,讓人費解。
去年中,恆大以66億美元的境外發債成為亞洲債王,而也基本上是在同步時間,皮帶許登頂大國新首富,似乎境外發債的規模成為大佬財富衡量的標準,發債好的都是順風順水,一騎絕塵。
而這一記錄沒有保持多久,就被打破。去年底,阿里巴巴已完成70億美元債券的發行,發行量超過中國恆大6月份66億美元的發債規模,創下2017年中資海外發債的新高。而騰訊2015年大手筆借債20億美元之後,2018年初再次大舉借債50億美元,這幾家都是大手筆。
這些首富所在的巨型公司爭相發債,不像是真能的缺錢,反而更像是為了完成得到認可的某種儀式而提交的投名狀。特別是阿里和騰訊,這兩家都是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大公司。它們每年盈利數百億人民幣,各自擁有一千億元人民以上的現金及等價物。在沒有境外投資的情況下,這麼有錢的公司還要發起境外美元借款?不合常理。
去年,外儲保持持續12個月上升的勢頭。在外貿順差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外儲為何還能保持如此迅速的增長?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17年9月,中國的外債總額為16800億美元,對比2016年末的14207億美元,9個月外債增長了2593億美元。
而這些債務中大部分都是政府和央行之外的平臺所借,說白了就是商業銀行、央企國企、房企所借,而以阿里、騰訊、恆大為代表的頂級民營企業在境外的借債異軍突起,成為徹底的死亡債券融資平臺。而這些通過死亡債券融資獲得的美元,最終會轉變成經常項目順差,流入國內,成為外儲的重要組成部分,掩蓋了外儲虛弱的現實。
外儲保住了,但是這些主動為國接盤的優秀企業,以自己的信用和未來背書,利用優良的國際評級在海外大舉借入美元死亡債券年,無疑為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當前美聯儲加息縮表正在加速推進,美債到期兌付後,美元回流必然導致匯率或外儲告急。這兩年高額借入的債務,將成為這些企業脖子上的絞索。
是保外儲,還是保企業,墨西哥和亞洲金融風暴中的「死亡債券」幽靈,彷彿在這些企業身上還魂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時代正在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