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遺址(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8年5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川震10年後,仍有一群家長持續上訪,他們的孩子死於當地豆腐渣工程,雖然當時中國政府承諾徹查,但隨後的各種維穩策略阻斷了上訪之路。而當局昨日確定5月12日為「感恩日」,再次要人們忘記追責,將喪事當喜事辦。
香港《明報》報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時,豆腐渣校舍倒塌造成師生嚴重死傷,其中綿竹市的富新二小教學樓倒塌,致126名學生死亡。多名家長10年來堅持申訴、上訪都沒有結果,不少人因此患上憂鬱症,尤其是失去了獨生子女的父母,喪子之痛,10年來從未能忘記。
接受港媒採訪的桑軍是富新二小上訪家長的「帶頭人」,他最近寫了一封信給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等人,希望領導人能主持國家級的專項調查,查出校舍倒塌的真正原因。
家長坦言,他們只是要還孩子一個公道,搞清楚到底是不是豆腐渣工程、誰應該負責、誰應該法辦,才能解開他們10年來的心結。
根據官方數據,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大地震,有6萬8712人死亡,1萬7921人失蹤。
地震發生後不久,家屬向政府陳情,要一個滿意的答覆,但是後來的高壓維穩令家屬失去信心。
桑軍描述了地方官員對他們實施高壓維穩的情況。4月21日,他與另一名家長打算到北京上訪,到河南鄭州轉車時,即被當地官員強制帶回四川,「我們用身份證買火車票,他們就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會到哪個站下車」。
他們也曾找過律師,甚至把很多資料原件給了一名上海的律師,但是對方後來聯絡不上,數據也無法取回。
但桑軍仍然以為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沒有落實到位。桑軍把當局打壓歸咎於「周永康時代的政策」。周永康曾任四川省委書記、地震期間任中央政法委書記。不過周永康已落馬多時,除了部分周的餘黨跟著落馬,中共的體制並沒有發生變化,高壓維穩持續。
而政府方面則一直否認這是人禍,並歸因於地震烈度太強。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殷時奎上月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表示,「造成校舍垮塌的主要原因是地震烈度遠遠大於我們的設防烈度」。
四川省建設廳2009年也曾稱,房屋損毀的主要原因是地震能量巨大,以及學校的結構是大開間、大開窗、外走廊等形式,較易倒塌。
與此同時,當局拒絕並嚴厲對待那些對地震涉豆腐渣工程問題的民間調查者。
四川作家譚作人於2009年2月,起草題為《5.12學生檔案》的倡議書,呼籲民間對汶川大地震遇難學生校舍工程質量進行調查。但同年3月28日就被成都市公安拘捕,並於2010年2月9日被成都市中級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譚作人有期徒刑5年,2014年3月27日譚作人刑滿釋放。
譚作人2016年11月在接受《看中國》採訪時表示,他不畏強權地堅持為「5.12汶川地震」受難者發聲,如果在一個正常的國家,這是一個普通人的正常的反應,一個正常人的正常行為。「只是這個國家變的非常奇葩了,所有人看到正確的事,都不敢去做,整個社會缺少良心缺少勇氣,這是最主要的東西,這個也是我們現在的這個政權所有的錯誤得不到改正,所有壞的東西能堅持下去,他的一個存在基礎,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缺少良心,缺少勇氣……」
與此同時,因應今年是四川省汶川大地震10週年,汶川縣政府決定,確立5月12日為汶川感恩日,推動感恩教育活動。
《北京晚報》昨天的報導這樣描述,「汶川地震十週年之際,記者重返震區,到處可見漂亮整潔的樓房聳立,也在青山綠水間感受到震區群眾的感恩之心。」報導還附上系列明顯意在打動人心的當年的「感人」畫面。
根據公開資料,震央所在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當地一萬餘名居民中,半數以上死亡及失蹤。如今,映秀地震遺址卻發展成為了「景區」。
官方的這些應景的「感恩」舉動,讓人想起當年汶川突發地震,八萬同胞被活埋,死難的學童超過七千,其時災民要追查真相,超級幫閑余秋雨就出來「含淚勸告」災民不要破壞了他所謂的「動人氣氛」。余秋雨還寫文章說:十三億人民同日哀悼,埋葬於廢墟下的孩子就往生成了「菩薩」,他們「如果九天有靈,也一定已經安寧。」
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王兆山當時在《齊魯晚報》發表了一首後來遭人唾罵的詞,全文是「天災難避死何求,主席喚,總理呼,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十三億人共一哭,縱做鬼,也幸福。銀鷹戰車救雛犢,左軍叔,右警姑,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
在汶川地震三週年時,中共的黨和政府曾組織編排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來紀念地震,這臺盛大演出就叫做《因為有了共產黨──愛在汶川》。
《看中國》署名晴朗的文章指出,當下中國已經確確實實變成了貴族和貧民分立的社會,不但從政治上也在經濟上形成架構性的權貴權力架構。依附於這個架構的師爺奴僕和幫閑食客,從心態到話語都脫不了唯上和媚權,他們自己被權力豢養和寵幸,有一種做穩了奴才的幸福感。於是認定世間所有人感恩戴德地仰望權力,只要上級黨恩浩蕩地摸了摸平民的腦袋,平民就「會驚喜地睜大了眼睛,笑瞇瞇的」,甚至「不敢相信地跳了起來」。而喉舌媒體他們自己卻並不覺得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