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在廣東省河面上的大量垃圾與被污染的河水。(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5月26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供應香港東江水每年在加價的前提下,水質每況愈下。最新披露的廣東省環保廳2016年化驗報告中顯示,東江取水點全年平均總磷含量超標一成,是當局化驗紀錄以來「首次超標」,但廣東省當局指「是因為降雨量較多和分佈不平均」。香港立法會議員批評廣東省政府漠視源頭污染問題,此外港媒亦發現,其糞大腸桿菌群超標達19倍。
東江水總磷超標 港府無權查驗
《蘋果日報》報導,供應香港的東江水取水點在東莞市太園泵站,按照廣東省環保廳表示,當局會定期在該站上游東岸斷面抽水化驗,並將結果告知負責香港自來水供應的水務署。
水務署2017年底公布的2016年水質報告,指當年全年平均總磷含量達每公升0.11毫克,相對中國水質標準的每公升0.1毫克總磷含量超標一成。水務署網頁顯示,水務署曾向廣東省當局表示關注,但廣東省當局則解釋指「2016年東江流域平均降雨較多和不平均,影響水質穩定情況」,又稱「東江水輸送到香港的距離和時間較長,其間河水自淨能力可令總磷含量降至達標」。
環保關注團體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指出,當局所稱的「自淨能力」,是指東江水在輸港約70公里過程中,由「河裏藻類及礦物吸收磷,令東江水抵港時總磷達標」,但他相信當磷含量過高時,河水未必有能力自淨,而且藻類會大量繁殖並消耗氧氣,令水體中其他生物缺氧死亡、導致水體發臭,污染水質。鄭睦奇指出,東江水的磷來自廣東省及珠江三角區的農田肥料、生活污水和大量工廠排污。
水費連年增加 直逼海水化淡成本
不過即使水質連年下降,水價卻連年增加。去年底港府與廣東省當局簽訂的新一份供港東江水協議中,以144億元買水3年,比上一份協議貴7%。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質疑,廣東省當局「源頭超標、抵港達標」的解釋令人感到不安,促請港府調查東江水的源頭污染問題,並檢討香港供水策略。
身兼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當人吸收太多的磷,會減少身體的鈣,長期可能影響骨質,導致骨質疏鬆;患有腎功能障礙的人,亦未必可排走過多磷」。他批評當局以「自淨能力」為藉口是自欺欺人,而港府亦無法主動到內地監察東江抽水口水質。
此外,《蘋果日報》亦主動前往東莞市太園泵站抽取水委託佳力高試驗中心化驗,當中顯示糞大腸菌群每公升達40,000個,較每公升2,000個的國家標準超標19倍。不過廣東省當局驗水報告中,並無化驗糞大腸菌群一項。
事實上,港府每年購買的東江水量都超過實際用水,而因東江水受污染情況較嚴重,水務署加上集水、輸水、濾水等成本後,東江水每立方米總成本達11.85元,與被視為昂貴的海水化淡法每立方米總成本12至13元已經相差不遠。
供港東江水價格昂貴,圖為東江大壩。(維基百科)
粵港協議「不平等」加價超鄰近城市
粵港雙方簽訂的供水協議,採用「統包總額」方式,即使香港未能用盡供水量,仍須付全額。粵方曾向港府表示,如果以「按量收費」方式供水,香港可能最終須支付比「統包總額」更高費用。
港媒翻查資料發現,過去7年香港平均有14%供水未用盡,相當於浪費37.6億元。香港大學水資源管治項目總監李煜紹分析指,廣東省自2012年因工業北移、農業進步使用水更具效率,對東江水的總需求下降,因此廣東省指香港須使用「統包總額」方式以保證供水量的理據並不充分。李亦指採用該機制下不利香港市民節約用水。
李認為,這次水價加幅對比前期已較溫和,相信是出於政治考慮,以降低港人反響,但其升幅仍屬偏高。此外,香港水價比鄰近城市貴,去年香港實際買水價每立方米高達7元,而深圳、東莞每立方米平均水價僅不足1元,澳門水價為約每立方米2.29元,亦較香港便宜逾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