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凡人之念來看待高境界之物,故而終難成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公有領域)
有很多人因為根基、前世緣份等諸多關係,有幸遇到高人並得到寶物,卻不知珍惜,還是用其長時間在凡人中養成的觀念來看待問題,不按照當初高人的吩咐而自作主張,結果到老追悔莫及,悔已晚矣。下文介紹的一個叫做杜巫的朝中官員便是一例。
杜巫在未做官以前,自命不凡,對方外之事尤感興趣。他嘆世人為身外之物跟口腹之欲而奔波勞頓,故對世間之事毫無興趣。於是經常遊走於各地,寄情於山水之間。
當杜巫遊走到長白山時,一日在山中遇到了一個道士。道士見這個年輕人氣宇軒昂,容貌不凡,便拿出一個丹丸讓他吞服下去。杜巫吞服丹丸後,想不到從此以後不思飲食,身輕體健,容光煥發,而且從未再得過病。
由於杜巫不吃不喝了,所以比別人多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他經常秉燭夜讀,雖然並無成就功名之念,但卻想通過讀聖賢之書來參透人生世事。然而聖賢之書並不涉方外,不外如何進取以造福國家社稷等等之類。結果杜巫因博學多才,最後還是博得了功名,當上了商州刺史,成了地方的父母官。
既然當官就免不了應酬,這樣就帶來了諸多麻煩。因為經常有人請杜巫赴宴,故而在飯局上面對滿桌的山珍海味,美味佳餚,對他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食。周圍人也開始覺得奇怪,懷疑他是否患了甚麼病症。他自己也覺得長此以往,對自己做官也會帶來許多不便,既無法跟人交往,更談不上造福一方。
於是杜巫開始每天琢磨如何將那枚吞下的丹丸吐出來。他用了許多辦法,都吐不出那顆丹,他就開始找人討教吐丹之法。因為他為官一方,故結識許許多多上下不同階層之人,既有飽學之士,也有各方民間奇人。不過無論如何他都找不到這樣的吐丹之法。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杜巫偶遇一位年輕的道士。當他一提起要討教吐丹之法時,年輕道士當下就教了他一個方法,讓他先吃豬肉,然後再喝豬血。杜巫按此做了一回後,年輕道士又讓他搓揉腹部。就這樣不一會兒,杜巫開始吐出許多痰。在這吐出的痰中,似乎有一個栗子那樣的東西。道士拿出栗子把它剖了開來,只見那顆通體碧綠且亮晶晶的丹丸就在裡面。道士把它取出,用水洗了洗後放進了道袍內。
杜巫見狀後說:「還是我自己來收藏吧,待我年老時再來服用它。」道士不肯並說道:「給你那顆丹丸的長白山道士是我師父。我來前師父跟我說:『杜巫後悔服了我的丹丸,現在想把它吐出來。你此行前去助他吐出丹丸後便將丹丸收回。』我這次是奉了師命前來幫你吐出這顆寶物的。既然現在已經吐出了,我必須收回。」道士當即吞下丹丸就走了。
等到杜巫告老回鄉後,想起那顆丹丸是這麼的珍貴,於是他開始到處尋師訪友,想尋找煉丹之法。最後以至用盡其家產也未能煉成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