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4月1日公布新天皇年號為「令和」。(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4月3日訊】日本明仁天皇將會退位,德仁太子將會於5月1日成新天皇,年號亦由「平成」改元「令和」;日本首次從古漢典取「令和」二字,而非隨一貫的慣例,從古漢典取字,而一些受中國國族主義(民族主義)洗腦的大陸網民,即急忙指出,「令和」的字眼,也見於東漢張衡的《歸田賦》云云,因此一堆阿Q精神以至國族主義上腦的中國人,又對「小日本」感到「自high」,紛紛表示「所以還是出自中國」、「欺負張衡沒有版權啊」。
從這些思維方式,可見到在華人文化的幾個大錯誤:
第一,漢文化是東北亞各國的共同文化始祖,是大家的共同遺產,一如羅馬文化、天主教會及拉丁文,都是歐洲各國文化始祖一樣,根本不是由一國所獨佔;西方各國引用拉丁文的經典,不會有義大利人走出來說:「這是我們祖宗的遺產」;如美國人引用莎士比亞,不會有英國人出來說︰「你們美國人還是離不開咱們英國」。
第二,國族主義下的「中國」,以至版權法都是西方發明的概念,在20世紀才引入所謂的「中國」;香港直至二戰後,才跟隨民國與中共政權,把上百年的漢文科,改稱作「中文」;而無論在日本、南北韓與越南,都從未跟隨「中國」,把漢字及漢文,改稱作「中文、中文字」;因此引古漢典,不是引「古中國典」;一如今日西方各國引用拉丁文,不會有義大利人出來說,這是「義大利經典」:羅馬不是義大利,漢唐不是「中國」,這種倒轉因果,因為後世因西方的國族主義,把所有東西改稱為「中國」,然後坐時光機回到過去,把遠古祖先的東西全當成是「中國」的做法,實在是令人無言。
第三,古漢文(我們稱之為文言文)在東北亞,就一如拉丁文在西歐、中南歐,是來自古代的語言,卻保留兩千年來作為溝通的橋樑;儒家或儒教在保留漢語的角色,一如歐洲的天主教會對保留拉丁文的作用;而古漢文對韓語、日語、越南話的影響,亦一如拉丁文對歐洲各語言的影響一樣;然而義大利人不會改口叫「羅馬帝國」作義大利,「中國人」卻把所有「漢」、「唐」等全改稱作「中國」;於是中國人既與韓國人爭奪孔子與端午節,甚至和蒙古爭奪成吉思汗鐵木真,這就是源自對國族主義的誤解,而華人的教育制度,無論是中華民國(臺灣)或香港,不但沒有發現、更正這錯誤,反而不斷加深這種錯誤的認知,視之為「自古以來」。
第四,今日大家所寫的ABCDE「英文字母」,在西方的正式的稱呼為「拉丁字母」,也叫「羅馬字母」;如果凡「漢字」就變成「中文」,凡「漢文經典」就變成「中文經典」,那麼所有使用羅馬字母的語文,難道都可叫作「義大利文」?所謂「中國邏輯」最荒謬的,就是把寫漢字的人,稱作寫中文,再把寫中文的,視為「中國人」;以此邏輯,凡寫羅馬字母的,都是寫義大利文;而凡寫「義大利文」的,都變成義大利人。由於凡繼承自漢語的都變成「中文」,所有用漢字書寫的語言都變成「中國的方言」;因此幾乎所有歐洲的語文,因為都使用了羅馬字母來拼音,因此都「只不過是義大利國的方言」。
「中國人」無法自圓其說,就發明瞭「自古以來」只有「中華文明」未曾中斷的神話,去為自己的獨特性辯護。然而如果用相同的一把尺,去量度「中國」(漢)與「義大利」(羅馬)的話,只會得出義大利也是「自古以來」未曾中斷的結論︰西羅馬帝國雖然於公元476年滅亡(東漢早在公元220年滅亡了),卻早於公元330年遷都君士坦丁堡,在當地的東羅馬帝國,雖曾在1204年被第四次十字軍所攻陷,後又於1261年收復,其政權維持到1453年。所謂「拜佔庭」之稱,只不過是西歐各國的叫法,他們自己一直自稱羅馬人。而在義大利半島,自962年起的「神聖羅馬帝國」,甚至一直維持到1806年,而獨立的義大利國家,則建立於1861年,而以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而後來「統一義大利」的薩伏依/薩丁尼亞王國,更一直都未曾中斷。
「中國人」美化蒙古人與滿洲人的入侵,聲稱華人用「儒家文化」反征服了這些入侵的野蠻人;同理,羅馬人用「基督教文化」反征服了所有入侵的野蠻人,拉丁文一直都是西方各國的普世語言,直至19世初才被各國自己的語言所超越。因此,如果用「漢字」就變「中國人」,或「離不開中國」,那麼使用羅馬字母作「漢語拼音」的中國人,也同樣「離不開義大利」,或者「大家都是義大利人」,或者在說「義大利文」;然而可悲的,是義大利人不會如此「阿Q」,因全世界使用羅馬字母由自卑變作自大,而華人卻樂此不倦,凡有人用漢字就感到「自High」與「驕傲」,荒謬得令人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