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中國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如何才能保得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4月24日訊】習近平最近到陝西考察,強調在做好「六穩」的同時,要落實「六保」的工作,要點是保障經濟民生,同時也提及了基層控制。中共從前年的「六穩」走到了如今的「六保」,這當中的主要變化是什麼?中國經濟形勢持續惡化,如何才能保得住?
「六保」的口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的會議上提出來的,當時習近平親自主持了會議。會議強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前提下,做好六保的工作,包括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保基層運轉。
就在同一天,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這是中國經濟四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襯托著這一背景,「六保」的口號並不讓外界驚訝。
但多年未提的「保民生」、「保糧食能源安全」等說法,還是在輿論界引起了不安的情緒。
六保要如何才能保得住?
身在美國的中國經濟學者程曉農對中國經濟形勢的判斷比較悲觀:「經濟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非常大,剩下的問題就是會下滑到什麼地方,這就無從判斷了。」
中國官媒的調子遠比程曉農的判斷更為樂觀。新華社就「六保」發表述評,強調目前經濟回暖的形勢。其中提到,到目前為止,已經「點對點」運送農民工近590萬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民營企業復工率達到91.39%,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84%。
但中國目前失業率高企,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2月份升至了6.2%的記錄高點,3月末仍然徘徊在5.9%的高位。而這一數據還沒有包括沒有回城,或還沒有工作的兩千六百萬農民工。這為「六保」的頭條,保就業,提供了重要的註腳。
而中國政府所出臺的多種救助政策也被很多評論人士認為,不能真正為中小企業以及低收入人士紓困解難。
「六保」與中國政府2018年提出的「六穩」方針既有區別,也有很強的相關性。當時的六穩強調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而如今的「六保」更多是強調國內經濟民生的基本面。這雖然是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衝擊,但深入剖析會看到,中國經濟的恢復依然要靠穩定外貿、投資等基本面。
程曉農告訴本臺,「中國國內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本來和國際需求是掛鉤的。就是說,出口帶動了中國幾千萬人口的就業,出口不行了,幾千萬人口就業就出現問題;而少了幾千萬人就業,經濟要復甦就更難了。」
中國的外向型經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新冠疫情在歐美國家的擴散導致當地公司停工停產,對中國的外貿訂單也大幅縮水。3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跌倒了9個月以來的新低,而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要統計口徑的財新製造業出口訂單指數竟然降到了四年半以來的最低位。
加重這一危機的是,中國政府瞞報疫情,給世界公共衛生形勢帶來嚴重的威脅,已經引起了歐美等國家的普遍指責。而中國政府拒絕認錯,也拒絕調查,這可能進一步影響到中國對外的經貿關係。
程曉農指出,「美國有可能採取某種經濟制裁措施,然後中國有可能反彈、反制,最後就有可能把中美貿易戰升級為中美經濟戰。那樣的話,美國市場就對中國關閉了。」
程曉農認為,所謂「六保」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中國政府近幾個月頻繁出手拯救國內經濟,實質的政策工具已經不多了。
趁機延伸社會控制「1984」監控升級
在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提出的「六保」方針,前五條是有關國民經濟,最後一條「保基層運轉」卻牽涉到了社會控制。
在疫情期間,中國普遍依靠基層的社會組織,包括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等實施疫情管控措施。從政府到民間普遍對這種做法點讚,認為這是中國能迅速控制疫情的成功經驗,但這也引起不少觀察人士的擔憂。
身在紐約的《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認為,疫情期間的管控措施本來就是值得警惕的,「你看這次,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個手機,又是綠碼,又是紅碼。這就等於,你的一舉一動,在任何地方,都在當局的掌控之中。這個控制就深入到每一個細胞,這就使得所謂1984式的監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胡平指出,現在提出保基層運轉,將使得管控措施固化,並使社會基層組織進一步變成國家機器的延伸,對個人的控制將更上一步台階。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提出保基層運轉也因為中國很多地方政府財政嚴重入不敷出,已經影響到正常運轉。
版權所有©2006,RFA。經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許可進行再版。http://www.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