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圖片來源: FRED DUFOU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7月12日訊】一位從香港成功逃至美國的中國女病毒專家——閆麗夢7月10日公開爆料,揭露中共與世衛狼狽為奸隱瞞武漢肺炎疫情的早期細節。據知事件震動中南海,習近平親自出馬,打了四通電話到美國白宮,試圖阻止福克斯新聞(Fox News)發表該專訪。為什麼習這麼急呢?因為在中共隱瞞疫情的問題上,他已成為萬眾聚焦的關鍵人物。閆麗夢一如SARS時期的北京軍醫蔣彥永,成為冒死揭疫情真相的英雄之際,所有北京當局就疫情隱瞞甩出的鍋全回來了,而且都到了習的身上。
本在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從事病毒研究的閆麗夢,是全球最早介入新冠病毒研究的專業人員。據說她帶了大量證據材料來到美國,都是醫學專業資料,她的作證有強可信度,讓中共當局異常緊張。
據福克斯新聞的專訪,閆麗夢指證中共政府與世衛聯手隱匿疫情,其中最關鍵的細節是:2019年12月31日她私底下問在中國疾控中心工作的朋友,朋友在12月31日就跟她說武漢的病毒會人傳人。但世衛1月9日還按中共的說法說不會輕易人傳人。直至1月20日習近平髮指示後,官方專家才確認會人傳人,這是長達20天的拖延隱瞞,這也是武漢疫情對外擴散的重要時間。
閆麗夢訪談另一個關鍵細節是當局的封口令。她說曾經公開討論該病毒的中國醫生或研究人員,後來全都被封口,包括她所屬的香港大學和世衛的實驗室。
閆麗夢所言,和陸媒曾發表的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專訪內容,在時間上是能相互印證的,但艾芬專訪發表後即被封殺,艾芬也疑已限制自由。該報導細節顯示,武漢醫院領導層當初隱瞞疫情,是源於武漢衛健委的指示,而武漢衛健委又聽命於武漢市委和湖北省委。根據財新網的報導,即使在中共國家衛健委最初得知武漢疫情的情形後,也要求不能向社會公開疫情。這顯然是受制於中南海最高決策者。習近平在整個中共隱瞞疫情的鏈條中,確實扮演了最核心角色。
而圍繞這次疫情的中共內部曾一度競相「甩鍋」。比如,1月27日武漢市長周先旺向央視表示,疫情披露的不及時,是「授權以後,我才能披露」,這是「把鍋甩給中央」。1月31日晚,時任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也在受訪時聲稱,武漢市去年剛開始出現數名患者後,衛計部門就將情況上報國家衛健委。馬國強2月13日已被免職。
至於習近平,他於1月20日才首度公開對疫情作出「重要指示」,但中共黨刊《求是》雜誌2月15日披露,習近平自己在高層內部會議中說,早在1月7日就對防疫工作提出要求。這又被認為是習近平在對下「甩鍋」。
不過,1月28日,習近平在北京接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時,親口表示在疫情防控中,「一直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之後有港媒《明報》疑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甩鍋」,報導引述北京消息說,疾控中心1月6日就已將疫情報告中南海,但習近平7日開會時要求「不要影響過年氣氛」導致貽誤戰機。黨內相互「甩鍋」,最後又甩到了習近平身上。
黨內互搏無果,從2月27日中共疾控專家鐘南山說「病源不一定來自於中國」開始,中共當局開始炒作這個,把這口鍋甩到了國外,一度成功轉移了視線。儘管國際上追責索賠之聲不絕,中共仍厚著臉皮強調其通報公開透明,疫源不能確定是中國。
如今,冒險背棄中共的閆麗夢站出來指證中共當局與世衛聯手隱瞞疫情,讓北京最高層震怒,但是無濟於事。相信閆麗夢接下來的爆料,仍然會讓中國的當政者如芒在背。
筆者看過中國自由派藝術家李金山發布的一段劉三姐甩鍋的惡搞視頻。60年代的大陸電影「劉三姐」中的主角,身上背著一串串鍋,一邊唱一邊旋轉著把身上背的鍋全部甩向周圍。不過,由於所有的鍋被一根繩子串在身上,當停下來時,鍋又回到了自己身上,畫面極為滑稽搞笑。這就如同習近平和中共現在的情況。
習近平近日指示官方秘密成立了一個警察部門領導機構——政治安全專項組。這個動作與今年初,他向中共政法委書記郭聲琨發出今年保政治安全是頭等大事的指示,遙相呼應。
如果我們現在來看,今年5月份中共人大會議通過港版國安法起草決定,6月底前人大常會加速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並由習近平簽令於生效,當局加快動作控制香港,恰在閆麗夢從香港逃出之後,這也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至於世衛作為中共隱瞞疫情的配角、幫凶,一直也是被批評的目標。我們看到,就在閆麗夢公開發聲前,世衛一方面偷偷修改病毒事件的時間線,一方面安排了專家組去中國進行所謂的調查,但無非是與中共商討如何圓謊罷了,這需要國際社會保持關注。
說到底,習近平一直強調的底線思維就是保黨保政權的思維,這方面和過去的前黨魁擔心亡黨是一脈相承的。如果當政者思考所有問題的基點,都壓在保黨保政權上,而非人民的安危,那麼無論表面的口號多麼冠冕堂皇,什麼事情都不可能做好,一做就是壞事,就是敗事。正因如此,習近平要保著中共走的「努力」,無非也就是在加速黨的敗亡,最終習也會如自由落體,隨黨而毀。
(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