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范仲淹。(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儒家始祖孔子在《論語》中說:「君子憂道而不憂貧。」北宋名臣范仲淹,從小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即便在當窮學生的時候,他也從未想過要為個人謀求發家致富。「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兩句勵志名言就是出自於他的志向。
治國醫人 以天下蒼生為念
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記載了他青年時期的一樁佚事:一天,范仲淹到廟裡求神問卦。他抽了一支籤,禱告說:「我將來能做宰相嗎?」神通過卦相表示不能。他又禱告說:「那麼我能做個好的醫生嗎?」回答還是不能。范仲淹嘆口氣說:「兩樣都不能,我將來如何實現平生之志呢!」
後來,有人問他:「大丈夫立志當宰相,是理所當然的,您為什麼又祈願當良醫呢?這是不是有一點太卑微了?」范仲淹回答說:「怎麼會呢?古人說,『善於用人的人,在他眼中沒有可以遺棄的人;善於用物的人,在他眼中沒有可以遺棄的物件』。有才學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輔佐明君治理國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個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深淵中一樣。要普濟萬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現在卦相說我當不了宰相,要實現利澤萬民的心願,莫過於當良醫。如果真成為技藝高超的好醫生,上可以治療君親之疾,下可以救貧賤之厄,中能保身長全。身在民間而依舊能利澤蒼生的,除了良醫之外,再也沒有別的職業了。
仁厚傳家 恩德惠及四方
范仲淹成年後,對自己孩子的德行也很重視,希望孩子有一顆純正、仁慈的心,所以他給兒子起名叫范純仁。
范純仁長大之後,有一天范仲淹吩咐他押解五百鬥的麥子回他們的江蘇老家。在這個運送過程,范純仁遇到了父親的一個老朋友。在交談中,瞭解到父親的這位故友,家庭狀況很不好,父母都還沒有安葬好,女兒還沒有出嫁,所以需要一大筆錢。范純仁立即就把五百鬥麥子賣掉,結果錢還是不夠,范純仁又把押解麥子的船,也賣了。這樣就解決了他父親故友的困難。
回京城後,范純仁和父親吃飯時候報告了這件事,范純仁說:「父親,我把五百鬥麥子賣掉以後,錢還是不夠……」他父親抬起頭來對他說:「那你就應該把船也賣了啊!」范純仁說:「父親,我已經賣掉了。」為了救濟別人,麥子賣掉了,船也賣掉了。後來范家的仁德之風,傳了八百多年都沒有衰,這就是最豐厚的果報。
後天下之樂而樂 心量愈大福份愈大
早年,范仲淹在一座寺廟的房間裡讀書。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袋金子。他那時還很窮,連吃飯有時都吃不飽,可他卻完全不為所動,就在原地,把金子埋好。後來,他考取功名後,這個佛院的和尚就去找他化緣。范仲淹說:「好,我捐多少多少錢。」聽到的人很驚訝:「你現在剛考取功名,還沒開始掙錢,哪裡會有這麼多錢!」他說:「你們到寺廟裡的某一個角落,去挖,那裡有一袋金子。」寺院的人,就把那袋金子挖出來拿走了。
范仲淹家裡,有一塊非常好的寶地,就是所說的龍穴。一般人會用來做祖墳,以後子孫會發達。范仲淹沒有這樣做,他把這塊地,捐出來建造學校,這塊地在蘇州。將近一千年來,這裡出現了將近四百個進士,八十幾個狀元。他興建學校,不為自己,而是讓更多的人,生活在這樣的風水當中,依山傍水,讀書的效果就特別好。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助人就是助己,心的容量愈大福份愈大!所以現在一千年過了,他的子孫、家道還是非常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