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科技部宣布,已成功地將福爾摩沙衛星7號星系(含6枚衛星)全部佈署於高度540到550公里的任務軌道。圖為部長吳政忠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1年2月9日訊】中華民國科技部昨天宣布,3日已成功地將福爾摩沙衛星7號星系(福衛7號,含6枚衛星)全部佈署於高度540到550公里的任務軌道,可以提供24小時的均勻分佈的電離層與大氣層的觀測資料,且未來將可降低天氣預報誤差約1成,並且改進颱風預報。
耗費19個月 台佈署完成福衛7號星系
據《自由時報》報導,於2019年6月25日,國內眾所矚目之福衛7號在美國南方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並搭乘SpaceX之獵鷹重型火箭而發射升空,並抵達720公里之暫駐軌道。在接續歷經了1個月健康檢查及18個月轉換軌道操作後,目前已完成了任務軌道的全佈署。
科技部還指出,福衛7號以掩星技術來進行觀測,也同時接收了美國的GPS與俄國的GLONASS的訊號,每天可提供南北緯50度之間大約4000點大氣垂直剖線的資料,大量地補足熱帶海洋區極其缺乏的觀測數據,可以大幅提升全球的氣象預報的準確度。
所謂的掩星技術是全球定位衛星於發射出電磁波訊號後,因為經過大氣層時穿透不同的溫度、壓力或者濕度的空氣,而產生了轉向、變慢跟減弱等現象。但只要分析了福衛7號所接收到的訊號,就能反推地球上空的氣壓、溫度、濕度或者電子密度等資料。
科技部還提到,福衛7號佈署完成前就已經開始執行任務了:於2020年3月7日跟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同步向國際公開了大氣觀測的資料;於2020年9月15日跟美國大氣科學大學聯盟一起公布接收到GPS的電離層資料;於2021年1月29日公布了接收到GLONASS的電離層資料。
科技部最後說,全世界目前已有幾個氣象中心和研究單位正在使用這一些資料,當中台灣的中央氣象局、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中央大學跟成功大學的團隊,以及美國上述兩單位轄下的科學團隊,讓福衛7號發揮最大的功用。其除了可降低整體的天氣預報誤差約10~11%之外,還能提早颱風生成的預報,改善颱風的預報路徑,並且有效監測太空的天氣變化。
玉山、飛鼠衛星發射成果 科技部長:創新非100%成功
據《中央社》報導,台灣團隊製造之玉山、飛鼠的立方衛星於1月24日的晚間11時,很順利在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內發射升空。當中,中央大學的地面接收站於2月1日接收到飛鼠的訊號,並且解譯出訊息,而玉山則因為微弱訊號,還需要點時間。
科技部長吳政忠對此表示,那麼小顆的飛鼠衛星發射至500多公里高空,地面還可接收到訊號,這非常不容易。
吳政忠還認為,接收到飛鼠訊號並且轉譯成功,其更重要的意義為,中央大學的教授跟學生團隊於發射後的8天都不眠不休地調整設備、找訊號,「這個精神比收到訊號本身更厲害」。
吳政忠直言,很多創新未來不會100%的成功,而太空領域一定有很多的創新等年輕人實現。不要因發射第1天沒有收到訊號,就感覺失敗,期望台灣在創新的路上,別把失敗視做不好的事情,反而是看失敗之後,如何找出原因,第二次可能有機會成功了。
他進一步表示,國家太空中心、海洋大學的團隊目前都還在持續努力調整,很希望可解譯玉山衛星的訊號。
由中央大學的太空科學所製成的飛鼠衛星,重量是4.4公斤,能量測太空中電離層之電漿特性,並研究它是如何干擾衛星跟地面的無線電通訊,以提升GPS的定位。至於玉山衛星則是由雷斯康公司、騰暉電信科技公司、海洋大學的運輸科學系等共作而成,重量是1.6公斤,能進行車輛與船隻的動態監控,以及交通管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