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在人大開幕會上做工作報告。(圖片來源:LEO RAMIREZ/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2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進入第二任期以來,兩人經濟路線分歧越來越明顯。近日,有外媒獲悉中共內部文件顯示,中紀委插手國務院事務,直接對地方政府「復工」提要求。分析認為,習近平不斷減弱李克強的權力,習李之爭,實際上是習近平加速集權的又一個體現。
2月21日,《大紀元》獲得石家莊市紀檢委於2020年5月25日發布的《關於傳達中央紀委調研組有關意見的函》,文件對接對各級黨委提要求:「各級黨委在抓好規模企業的同時,要更多關注小微企業」,「採取力度更大、更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文件又對各地、各級部門提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加大復工復產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促進政策真正落地生效」;「各地在抓好復工復產的同時,特別要抓好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方面的工作」。
觀察人士認為,這個文件所涉及的要求本非中紀委管轄內容,應該是國務院、地方政府的職責。這是習近平安排中紀委在插手政府事務了。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評論說:「中共2022年會開二十大,習近平在為他將來執政在掃清路上障礙,在政治上,很難找出能夠撼動中共的政敵,或說撼動習近平地位的政敵,現在他唯一擔心的就是在經濟上可能會出現問題,對未來經濟出現問題要有個預案。」
李林一分析,黨管經濟就意味著,習近平可以讓中紀委來管經濟。「經濟主體執行者還是李克強,但是可以叫中紀委去監督,比如抗疫,他下的通知裡面說得很清楚,地方上要搞好安全生產,同時質量也要抓好,他在講這話時,已經變成了一個雙重的領導了。」
中紀委勢力擴張,插手國務院事務,此前已有跡象。過去幾年至少有五名中紀委副書記,出任國務院部門的「一把手」。
此外,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削減李克強權力。依照中共兩會慣例,國務院總理首日參加的政協分組會,一定是經濟界。不過,去年習近平打破慣例,去經濟界講話;北京於今年2月9日舉辦中共─中東歐國家領導人「17+1」視頻峰會,當天習近平取代一直代表中共出席這一峰會的李克強。
讓李克強失面子的,還有中共中央第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罕見措辭尖銳地批評能源局。對此,李林一評論指,板子打到李克強下屬的國家能源局,李有失面子,說明習李之間裂痕明顯。
去年5月,李克強在中共兩會上力推「地攤經濟」,一時間「地攤、夜市」經濟成為民間與媒體熱議的話題,大有「全民練攤」之勢。卻接連遭北京和官媒唱反調,稱「地攤不能亂擺」。據傳中宣部還發文要求媒體刪除過去報導。
央視發評論指,對於北京、上海和廣州這種特大型城市而言,精細化管理才是正道,而各大一線城市並未「盲目跟風」,若地攤經濟一哄而起,各城市多年累積的精細化管理成將「功虧一簣」。
去年6月1日,當李克強在山東訪問時,再次推廣地攤經濟,說這是「重要的就業來源」,是「中國活力的一部分,就像大企業一樣」。李克強所代表的新政策在中國的社交網路上非常火,十天內,網路上有關這一信息的閱讀量就超過了16億次。
但很快被黨媒炮轟。法制日報在6月5日寫道:2020年的新地攤經濟不只是簡單的倒退。人民日報6月6日則說,地攤經濟是「在不發燒的情況下讓體溫上升」。這正是習近平於3月31日在杭州視察時所說的意思。
習李兩人經濟路線矛盾不只一樁。李克強在去年兩會閉幕時指中國仍有6億人月收入僅人民幣1000元,這和習近平強調要完成脫貧攻堅的論調明顯不合;也讓習近平經常吹噓中國反貧困鬥爭取得「史無前例的成就」黯然失色。
同年7月6日,李克強在貴州銅仁視察時看見很多閑置廠房,呼籲多用一些農民工。有媒體解讀認為李克強又說了大實話,證實疫情下中國經濟恢復情況並不理想,這又與習近平提出的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相逆。
在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強調,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做什麼事情要盡力而為。這被認為是李克強意有所指,因為習近平自上臺以來幾乎每次出訪都不顧中國依然有數量龐大的貧困人口,向全世界大撒幣。
8月16日黨媒刊發習近平的講話,強調「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而李克強17日主持國務院會議時則表示,要確保對小微企業的政策資助。
習李再次各說各話,再次引發輿論關注。親北京的香港《明報》8月19日發表題為《黨內誰在反習?》的評論文章,就外界就傳出黨內有勢力「倒習」,李克強被點名為代表人物之一,文章兜圈點題說:「以他(李克強)現時的影響力,若真存心振臂一呼,圖反習上位,恐在黨內和應者寡,最後不是變成林彪第二,就是變成趙紫陽第二。」
但對於習李斗一說,有香港黨媒之稱的《鳳凰網》,原記者張真瑜,卻有不同看法,他向《看中國》表示,李克強不可能跟習鬥,但習確實需一個人為他背鍋,這個人就是李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