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裡找回勇敢的力量。(圖片來源:Adobestock)
「可是,現在妳就和我們一樣啊!」專注力、記憶力不再的躁鬱之心,在詩裡找回勇敢的力量
在第一次診斷之後的數年間,我仍然不願意按照醫師處方服藥。為什麼我會這麼心不甘情不願?為什麼非得要經過更多的躁症發作,及接踵而至的長期、具毀滅性的憂鬱症後,我才願意配合醫囑服用鋰鹽?我的不情願毫無疑問地部分是因為基本的否定態度,我不認為自己真的有病。這是早期躁鬱症發作後屢見不鮮的反應,相當反直覺而行。
情緒是生命本質極端重要的一部分,關乎人的自我概念。因此,情緒和行為即使出現極端瘋狂的表現,也可被看作是暫時性、可理解的因勢作為。就我個人而言,我對於原來的我和我曾陷入的境地有強烈的失落感;要放棄心靈和情緒的展翅翱翔著實不易,即使之後必然尾隨而來的躁鬱症幾乎使我喪命。
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希望我樂於接受自己變得「正常」,對鋰鹽心存感謝,並因此擁有正常的精力和充足的睡眠。但是如果星辰曾在你腳邊閃耀,星球的光環曾在你手中穿過;習慣每晚只睡四、五個小時,現在則要睡八個小時;習慣持續幾天、幾週地熬夜,現在卻無法做到,那麼,要重新融入中規中矩的時間表中,的確需要許多自我調適。這對許多人來說也許輕鬆自在,但我卻覺得陌生、設限,明顯地生產力較低,而且令人氣惱的是,再也無法產生相同的迷醉效果。
當我抱怨自己現在較不活潑,精力不夠旺盛,也不像以前那麼興高采烈時,別人總說:「可是,現在妳就和我們一樣啊!」沒有別的用意,他們只是想要安慰我。但我是和過去的自己,而不是和旁人來作比較。
還不只如此,我總是會拿現在的自己,和我感受最佳時期的自己來比較(那幾乎都是在我處於輕微躁狂中的時期)。在我目前「正常」的狀態下,我已被遠遠地摒除在活力最充沛、生產最豐富、感受最強烈、最外向活潑的時期之外。簡言之,對我本身而言,現在的我是齣不易入戲的戲碼。
變調的人生
噁心、嘔吐及不時的中毒雖然有時令人煩躁尷尬,但它們的重要性還不及鋰鹽對我的閱讀、理解和記憶能力之影響。鋰鹽在極罕見的狀況下會造成視力調節的問題,我便因此而視力模糊;它同時影響專注力、注意力的持續時間和記憶能力。
閱讀曾是我知識和情感世界的重心,現在卻突然變得遙不可及,過去我習慣一個星期讀三到四本書,現在也不可能了。之後的十多年中,我沒有從頭到尾讀完過一本嚴肅文學或非小說類作品,這所造成的挫折及痛苦難以言喻。我曾因無名的怒火而將書往牆上扔,或是氣得將醫學刊物從辦公室的一端丟到另一端。
我比較能夠閱讀期刊文章,因為它們的長度較短,但仍困難重重。我必須反覆閱讀同一行,並記下許多註解,然後才能瞭解其意義。即便如此,我讀過的材料還是經常從腦中消失,如同雪融化在炎熱的人行道上一樣。我開始以刺繡代替閱讀,完成了一大堆靠墊,徒然地想要打發掉之前用來閱讀的時間。
詩未遠離
值得感謝的是詩仍未遠離。我一向喜愛詩,現在則更加全心投入,那種熱情非筆墨所能形容。此外,我發現童書除了長度比成人書籍短外,字體比較大,使我讀來較為輕鬆。我一遍遍地重讀童年時的經典故事:《小飛俠》、《保母包萍》、《夏綠蒂的網》、《頑童歷險記》、《綠野仙蹤》。
許多年前,這些書曾開啟了永難忘懷的世界,現在它們讓我能再度重溫,享受第二波的愉悅和美感。所有的童書中,我最常重讀《柳林中的風聲》,發覺自己有時完全為其所牽引。我記得有一次看到形容鼴鼠和牠故居的那段特別的文字時,情緒完全崩潰,哭到無法遏抑。
最近,我又拿出我的那本《柳林中的風聲》(自從恢複閱讀能力後,這本書便一直被收在書架上),我想找出當時令我心碎欲裂的片段。我很快發現了那段文字。
鼴鼠為了和朋友大鼠探索光明和冒險的世界,離開地底下的故居已經很久了。一個冬夜,牠在趕路時,突然強烈地嗅到舊家的氣味,於是「回憶排山倒海而來」。牠極為渴望重返故居,努力地想說服大鼠和牠同行。「等一下,大鼠。」可憐的鼴鼠苦苦哀求,心都要碎了:「你不瞭解!這是我的家,我的老窩!我剛剛聞到它的氣味,它就在附近,真的就在這裡。我一定要找到它,我一定要找到它!拜託你回來,大鼠,我求求你回來好嗎!」
大鼠本來有其他事情要做,並不想花時間去找鼴鼠的家,但最後仍然一起去了。然後,唱完耶誕頌歌,坐在壁爐前,手中拿香熱蘋果汁,鼴鼠回想起牠之前有多懷念牠所熟悉的溫暖和安全,所有的這些「親切的事物,長久以來,早已不知不覺地成為牠的一部分」。
看到這段,我深深地記得當時心中湧現的感覺。那時我剛開始服用鋰鹽,我懷念我的老窩、我的心靈、我充滿書的世界和那些「親切的事物」。我懷念我的世界,其中大部分的事物都有其定位,沒有可怕的東西會在其中大肆破壞。而現在,我別無選擇,只能活在心靈強加於我的破碎世界中。我懷念我所熟知的歲月,那時,瘋狂和藥物尚未迂迴地潛入我生命的各個角落。
本文整理、節錄自凱.傑米森(Kay Redfield Jamison)《躁鬱之心(改版)》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