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印錢嗎?該怎麼印錢呢?(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7月29日訊】最近這幾十年來,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體都依靠印錢來維持經濟繁榮,似乎已經成為新的常態了。到了今年,通貨膨脹已經非常嚴重,各主要經濟體都處在嚴重的資產泡沫之中,好像這一招有點行不通了。由此看來,印錢也不那麼簡單,不是一開動印鈔機就皆大歡喜了。那麼,我們現在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吧:第一個問題是應不應該印錢,第二問題是印了錢應該怎麼使用。
印錢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東亞國家裡,民眾比較害怕風險,因此更加願意存錢,以防範未來可能發生的個人困難。這種對於風險的規避,本身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這種習慣,也許不應該改變,實際上也很難改變。那麼由此而來的需求不足該怎麼解決呢?也就只有依賴政府印錢了。政府印的錢,讓本來可能失業的民眾有了工作,原本會浪費的勞動力資源得到了利用,所以從創造價值的角度上看,印錢是一件好事。
那麼,印錢應該怎麼印呢?或者說,印了錢,應該給誰用?用來幹什麼呢?
經濟活動只有兩種,一種是創造財富,另一種是分配財富。發行貨幣如果不創造新的價值,就等於財富再分配,勢必有不公平的地方。在分配的過程中,勢必要從一部分人手中拿走財富,分配給另一些人。這一過程是否公平呢?
如果印了錢卻沒有創造新的財富,那就勢必造成通貨膨脹。現在各國在計算通貨膨脹時,普遍把房地產價格排除在外。這種方法很不合理。因為住房是民眾生活中最大的開支,不計算這一成本是不合理的。
西方國家往往印了錢直接發給個人,其理由是,政府的效率低於私人,因此發了錢最好給個人。但是個人拿了錢,往往都去消費了,而沒有積累下新的財產。新增的貨幣並沒有帶來相等數量的財富,也就勢必帶來通貨膨脹。
【政府有更大的風險承擔力】在亞洲國家,民眾更加害怕風險,因此儲蓄意願較高。這本身並不是個問題,但卻造成整個社會的需求不足。而政府有更大的能力承擔風險,因此政府應該領頭從事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投資的項目,基本沒有盈利的壓力。只要中央銀行不催著還錢,就可以等著慢慢開始盈利。
這一做法的優點是,能夠積累下物質財富,一旦發生通貨膨脹時,可以出售資產回籠貨幣。
【公共項目存在效益問題】公共項目的建設往往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比如政府修建了高鐵,乘客卻很少,或者政府建造了購物中心,顧客卻不來消費。這些都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政府不應該和私營企業競爭】反對政府從事基建的另一個理由是,政府不應該和私營企業競爭。因為私營企業是納稅人,是政府的衣食父母。政府和私營企業競爭,等於是殺雞取卵。而且政府資金來源是零成本,豈不是一個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對於這一問題,可以讓政府和私營企業分管不同領域。例如美國的公路是政府負擔的,但鐵路就是私營公司負擔的。不過這種做法也有其弊端。因為大多數公路是免費使用的,這就引起火車運輸費用高於汽車費用,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鐵路發展。
【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的風險】發行貨幣必然伴隨著通脹以及資產泡沫的風險。所以決策者需要妥善掌控印發貨幣的幅度和時間;在經濟過熱時出售國有資產回籠貨幣;或者增加稅收。
【清廉的政府是一個先決條件】沒有清廉的政府,印錢就等於養肥貪官。在中國,政府印的錢,有相當一部分都流到貪官口袋裡去了。而中國的資產泡沫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可怕的。
【對匯率的影響】發行貨幣對本國貨幣有貶值的壓力,政府必須妥善掌控發行貨幣的力度。
【發行貨幣的主權是必要條件】在歐元區,各個國家沒有自己印發貨幣的權力,因此沒有印發貨幣的自由。而整個歐元區各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有很大差別,有的國家希望寬鬆貨幣政策,而其他國家可能卻希望緊縮。
筆者認為,國家從事基礎設施項目還是必要的,否則印了錢不創造財富,豈不是助長通貨膨脹嗎。不過綜合上面談到的因素,政府必須兼顧各方面的得失。
政府和私人企業可以合作經營,比如政府可以修建高鐵的鐵路,然後租給私營公司去運營。如果發生了通貨膨脹,或者出現資產泡沫,政府可以把修建的資產,或者公私合營的股份在市場上出售。這樣就能回籠貨幣,也能夠給資產價格降降溫。
在項目的選擇上,政府的投資項目應該選擇私營企業不太願意做的,而且私營業之所以不願意做這些項目,是出於風險過高,或者是投資週期過長等等考量。在這些方面,政府承擔風險的能力要比私營業更強。
政府需要有長遠的規劃,事先制定出政府可能從事的項目。否則經濟衰退來了,政府想從事建設項目,也不知道應該搞什麼項目,就乾脆把錢發給個人吧。
總之,印錢刺激經濟是一個非常艱鉅的工程,需要整個社會的協作,而且政府需要有長遠的打算。看看世界各國,每個國家都在印錢,但真正做得好的,可能連一家也沒有。
(本文所表達的內容只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