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切斯、麥克尼爾、史密斯和奧列克夏克7月25日在東京水上運動中心(圖片來源:Jean Catuffe/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7月30日訊】各位好,昨天我在寫《吃驚嗎?你最常聽到的「最炫英倫貴族風」,都是這個德國人寫的》一文的時候,提了一嘴加拿大華裔女運動員麥克尼爾的事情。
結果有人聽了很不舒服,跟我留言抬槓:「養恩是恩,生恩也是恩,她雖然被遺棄,但也不是她反咬一口,從母國手中搶走金牌的理由,更不是在全世界面前打中國臉的理由。號主你不是強調選擇嗎?麥克尼爾做了錯誤的選擇,憑啥不能批?」
中國棄嬰瑪姬.麥克尼爾為加拿大奪得游泳冠軍(圖片來源:Clive Rose/Getty Images)
我看了以後一時間不知怎麼反駁,這個道理就跟有人如果跟你爭辯,非說1+1=3時,你會一時之間找不到話說一樣。有些太違反常識的觀點,你一時之間反而不知該如何反駁它。
但我還是嘗試著想跟這位仁兄(看頭像是個仁兄)講一點道理:
我想反問他一句:麥克尼爾究竟能怎麼選擇呢?
當她被拋棄的時候,她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嬰兒。是她的親生父母狠心或是迫不得已,幫她邁出了人生選擇的第一步。
她的那對加拿大養父母,領養她也是通過了正規途徑。是他們和我國的福利院,共同替她做出了選擇的第二步。
等到麥克尼爾自己有意識、能夠做出獨立選擇的時候,她已經變成了一個完全的加拿大人。學游泳是她實現自我、報答養父母、(或許還有)為她的祖國加拿大爭光的一種途徑,這都是人之為人很自然的選擇,怎麼就成了對我們「反咬一口」了呢?
更何況「從母國手中奪走金牌」的這個罪名也是站不住腳的。
的確,麥克尼爾在泳道上以毫末之差擊敗了中國選手張雨霏。讓後者痛失金牌。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一個常識是:奧運會的獎牌不是頒發給國家的,而是頒發給運動員個人的。
嚴格說來,國家在奧運會賽場上獲得的榮譽其實只是「沾了」獲獎運動員的光。
誠然,中國媒體在報導中長時間喜歡說「xxx運動員又為中國掙得了一枚金牌」,這個說法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從根子上講,奧運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請注意,這個三個詞都不是形容國家、民族或某個群體的,而是形容個人。人的自我實現、彼此競爭和交流,其實才是奧林匹克精神所追求的最高宗旨。
所以,麥克尼爾即便是「搶走」了金牌,那也只是從張雨霏個人那裡搶走的。不管中國對麥克尼爾有沒有「生恩」,她和張之間有的這樣只是運動員個人之間的競爭,不存在她是否傷害「母國」一說。
而且,就算麥克尼爾自認是個中國人,她與張雨霏之間也要爭上一爭。
這個道理就跟過去(沒改規則前)中國在奧運乒乓決賽賽場上經常上演本國選手「內戰」一樣。媒體的報導中經常會輕飄飄的說上一句「xx和xx成功‘會師’決賽。」說的好像雙方在決賽賽場上可以握握手不打了一樣。
但事實上,如果拋開「讓球」不談,這種「會師賽」往往會打的更凶——道理還是那個,因為奧運金牌其實是頒給個人的,運動員爭的是自己的榮譽。觀眾可以忘記,運動員記得可牢靠著呢,能不能拿一屆奧運冠軍關乎他們很多人未來的人生走向。
於是我寫了很長的文字,試圖把這個道理給這位讀者講清楚,但發出去時,發現他已經把我給他上牆的留言刪了……
這很好,看來不用我說,他也知道他的疑問很不妥,省的我費這番口舌了。
但麥克尼爾奪冠之後,類似的網上言論其實不少,昨天我還在網上看到了這樣的:
加拿大籍中國棄嬰麥克尼爾奪冠之後,網上言論讓人汗顏(圖片來源:網路截圖/網路)
我覺得對這種言論,我都恥於跟他在「中國人」的層面討論問題,我只想問題一句:先不論是不是中國人,作為一個人,一個有良心的人。在看到這樣一個身世悲慘的棄嬰時,難道不應該希望她接受更好的教育、過更好的生活、取得更多的成就嗎?你怎麼可以在這裡煞有其事、一本正經的出謀劃策,給她們謀劃一條「餓不死就行」的道路?
出這種主意的人到底是什麼心態呢?我想了很久,心中冒出了兩個字:巨嬰。
是的,這種人其實是用「偽愛國主義」襁褓包裹起來的巨嬰,他們像心理髮育不成熟的嬰兒一樣極度心理髮育不健全,以自我為中心。外界的信息稍不如意,他們就會做出過激的非理性言行、使用類嬰兒般的方式來抗議。麥克尼爾的出現讓他們不爽了,他們就試圖用攻擊、謾罵來消除這種不爽,因為這個女孩對他們來說,不是個人,而是一種讓他們覺得礙眼的「事物」,就想嬰兒會隨意砸不稱手的玩具一樣,他們只追求將這個「事物」解決掉,就可以了。
其實不僅對麥克尼爾這個「前同胞」是如此,這種人對我們這些「現同胞」也是相似的一套做派。
射擊選手王璐瑤失手沒有拿到獎牌,發了個自拍說「3年後再見」,就被這幫人噴的焦頭爛額,小姑娘不僅從這些「同胞」那裡得不到絲毫安慰,還被成百上千次的惡語中傷。
乒乓球混雙被日本隊「虎口拔牙」,沒有拿到金牌,有人立刻跑到教練馬琳的微博下面狂罵,質問他「是不是傻子」。
國貨服裝品牌鴻星爾克給河南災區捐了價值五千萬的物資,更不得了,網上立刻有一批人組成「糾察隊」,到其他國貨品牌那裡去挨家挨戶的「逼捐」,他們衝入這些品牌的直播間,質問甚至辱罵主播,不把人家罵的痛哭告饒、甚至停播下線不算完。
靠罵人家女主播是「馬蓉」體現你們的「情懷」,你們很勇啊。
甚至,這些人不僅不輸出對同胞的愛,還要構陷其他人對同胞的愛。鄭州地鐵積水事故死難者頭七,有些民眾自發的在地鐵口擺放鮮花以示紀念。
但立刻有人煞有其事的分析,說「事出反常必有妖」,暗示是xx勢力的陰謀。
民眾自發紀念鄭州水災遇難者,卻被說是成「事出反常必有妖」(圖片來源:網路截圖/網路)
我覺得最後這個帖子,尤其是那句「事出反常必有妖」,特別形象的反映了這些巨嬰的心態。他們心裏一定特別奇怪:不就是死了幾個人嗎?你們這些人跟他們非親非故,獻什麼花啊?……對,你們一定是受了xx勢力的指使!
所以這些人不是智商上欠費,他們是在心理上失能,他們壓根就沒有把他人當同胞來愛的那種能力。同胞被遺棄了,他們覺得「餓不死就行」。同胞在災難中罹難,他們覺得「死就死吧,不值得悼念。」
可是如果被遺棄的同胞改換國籍,「奪走金牌」;死難的同胞有人聚集悼念,「有礙觀瞻」。他們立刻就會憤怒的跳腳,並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大張撻伐。
理由其實無他,因為這樣的消息破壞了他們身為巨嬰的「全能幻想」,所謂集體在他們那裡本不過就是寄託其「全能幻想」的一具軀殼。在這種幻想中,他們把國家想像成自己的延伸,奧運會上金牌想拿多少拿多少,想來什麼是什麼。就像阿Q把自己幻想成革命者,想什麼來什麼,愛誰就是誰一樣——阿Q熱愛的當然不是革命,而是他幻想中身為「革命者」所享受的、有類嬰兒的全能感。
麥克尼爾、王璐瑤、馬林、給非鴻星爾克國貨帶貨的主播、鄭州地鐵裡的死難者,所有這些人,無論是前同胞、現同胞,活著的同胞,還是死去的同胞,巨嬰們其實都不愛、也都不再乎。他們向這些人宣泄情緒的理由也很簡單,就像一個嬰兒對一個膽敢「忤逆」他的玩具,會使出最大的力氣去摔打,力圖將其撕碎一樣。在「愛國」的旗號下,網暴他人者只是在想找一個旗號來發泄他們的原始情緒。
可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是,這樣的巨嬰,真的會有「愛國」這種複雜的感情嗎?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再闡述過,愛國其實是一種很高尚的情操。一個人必須首先愛自己的家人、親戚、鄰人、鄉里……這樣一圈圈擴展下去,最終才能擴展到對整個國家的愛。
可是對於一個巨嬰來說,別說一個國家14億的同胞,他們連自己身邊最親近的家人可能都不會愛。愛他人是巨嬰們沒能發育出來的一種感情,巨嬰真正愛的人只有他們自己。
所以說一個巨嬰能夠愛國,就像說一個瞎子視力1.0一樣,是個笑話——而盲人沒有視力,巨嬰沒有愛的能力。
這個道理,咱們中國人本來是很懂的,傳統社會說「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一個人,首先必須對父母有孝,對兄弟有悌,對朋友有義,對愛人有情。而後君主才能指望他忠君愛國。這背後的潛在邏輯,就是人需要通過對一個個他人的愛,證明他有愛人的能力,而後才能奢談愛國。
我們應該回憶起這個古老的準則,今後但凡有人再以「愛國」的名義,行不愛他人之實,我們可以先問他們兩個問題:
第一,既然你號稱愛國,那你還愛不愛那些被你們網暴、辱罵、構陷的同胞?
第二,如果連一個個活生生的同胞你都不愛、不尊重,那你所謂愛國,究竟愛了個什麼?
還是說,你其實就是個除了自己,誰都不愛的巨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