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對政敵的清洗從「筆桿子」(中宣部)、槍桿子(軍隊)、刀把子(政法系統),一直到金融體系。(圖片來源:Global Panorama/CC BY-SA 2.0)
【看中國2021年10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董林杉綜合報導)習近平對金融機構展開新一輪的全面清查,近期中共中紀委對25家金融機構展開巡視,還密集刊發二十多篇相關文章。海外時評人分析,習掀起金融整肅風暴的目的是一箭雙鵰,其一控制民營企業的命脈,確保政權安全;其二震懾金融領域反習勢力,為二十大連任掃清障礙。
金融企業遭新一輪整頓
中紀委官網10月11日晚起,接連上傳了二十多篇文章,稱已委派巡視組,巡視人民銀行、四大國有銀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國家外匯管理局等25家金融機構。
據大陸中新網10月13日報導,截至12日,十九屆中央第八輪巡視的15個巡視組完成對25家金融單位的巡視進駐工作,稱是「政治監督」,要深入挖掘領導層的「政治偏差」。而受監督清查的金融機構領導高層紛紛表態,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跟習近平保持一致。
近年來,習近平多次提及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今年8月1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再次強調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做好金融穩定發展工作。
與此同時,習明顯收緊了對金融領域的管控。去年年末,螞蟻集團在香港上市被緊急叫停;今年7月,滴滴出行閃電赴美上市後遭整肅;近期國有銀行對陷入困境的開發商中國恆大的貸款也將受到審查。
外界認為,習近平此時對核心金融機構動手,其震撼力將遠超之前對網際網路、教育培訓巨頭的整肅。其次,明年中共將召開二十大,習近平此時掀起金融整肅風暴與二十大連任不無關係。
對金融界動刀目的一箭雙鵰
海外時評人士張傑10月14日刊發評論文章指出,習王反腐期間之所以避開金融領域,原因是金融與中共權貴集團關係密切,容易產生「地震」。習近平反腐主要目的並不是懲治腐敗,而是清除政治對手,只要政治效忠,就不在打擊之列。
張傑認為,此次金融整肅風暴是習近平對民營企業整肅的延續,習的真實目的有兩個:一個控制民營企業的資金鏈,捏住它們的命脈,確保政權安全;另一個是通過金融整肅震懾中共權貴中的反習勢力,為二十大連任掃清障礙。
文章表示,中國民營企業在經濟下行中本來就奄奄一息,此次,金融整肅更是針對民營企業的資金鏈,可謂釜底抽薪。習近平要在二十大前完成國進民退目標,為二十大後全面政治左轉做準備。同時,習近平想通過這場金融整肅風暴捏住中共權貴的小尾巴,告誡他們不要在二十大上興風作浪,否則下場難堪。有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手中至今捏著包括明天集團創辦人肖建華、華信集團董事長葉簡明、香港數字王國實際控制人車峰三個金融大案。以上未了案件都與中共權貴家族關係密切。習近平希望通過金融整肅震懾他們,不要輕舉妄動。
文章最後寫道,習近平掀起金融整肅風暴的目的是一箭雙鵰,但不得不說,習近平這步棋很險,一是民營企業已經奄奄一息,如再抽血還貸款,中國經濟將進一步衰敗。二是王岐山之所以反腐敗時不動金融,他知道這是個馬蜂窩。動金融就是動權貴,搞不好騎虎難下。
斬斷權貴與金融市場的關係
針對本輪的金融大清洗風暴,《華爾街日報》10月12日引述一些中共官員的說法,習近平的目標是確保中共完全掌控國家經濟命脈,防止金融業被大型民企和其他威脅政府影響力的有力參與者所控制。
報導稱,習近平上一次對金融業進行審視是在2015年股災之後,當時他向中國證監會和有國家背景的券商派出公安官員,調查是否有監管人員與這些券商一同推動股票大跌,試圖發動「金融政變」,以破壞中國經濟和習近平的統治。當時的調查導致一些監管人員、銀行高管和被指從內部消息中獲利的投資者入獄。調查還導致中國政府停止了一些人們期待已久的改革,例如旨在降低民營企業發售股票難度的改革措施。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李鵬家是電力,江澤民家是電信,曾慶紅家是石油,周永康家也是石油,打擊這些權貴,其實就是讓這些權貴在這些領域推出。從肖建華開始一直在削減金融權貴的勢力。但是這次是動作之大。」
李林一認為,習近平不斷清洗政敵,審查打壓金融機構的過程,不僅使金融信譽受損,同時對中國經濟來說,是一個漸進死亡的過程,而且現在已經出現兆頭,只不過習近平現在不太在意,因為他要先確保政治第一,如果連政治生命都出現問題的話,他覺得經濟上的東西就更加沒有意義。
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市場學教授謝田認為,習近平這一動作,其實就是為了斬斷權貴與金融市場的關係。
謝田指出:「中共已經掌握這中國的經濟命脈了,只不過不同的派系掌握著不同的行業和部門。就是說習近平在為自己的繼續掌權掃清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