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旗(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11月11日讯】先前中(共)國當局透過經濟制裁來威逼澳洲就範,但澳洲始終沒有服軟,讓北京陷入因為煤炭短缺而掉進限電泥沼。澳洲智庫發表評論表示,北京利用貿易壁壘來霸凌澳洲,還藉此威攝其他國家勿與北京作對的戰狼手段,不過全以失敗告終。由於在澳洲全力進行市場多元化之下,中方所設下經濟制裁衝擊是微乎其微,因此向世界證明一件事,澳洲和中國脫鉤,經濟仍然欣欣向榮,預期過不了多久之後,很多國家都會跟進效仿,並不需要對北京卑躬屈膝。
澳洲智庫「伯斯美國亞洲中心」(Perth USAsia Centre)的研究主任威爾森(Jeffrey Wilson)於《外交政策》雜誌撰文稱,澳洲向世界展現了和中國脫鉤之模樣,且證實中方霸凌坎培拉的行動是空前失敗的。
威爾森認為,長期以來,澳中之間的關係一直處在緊張狀態。在經濟方面,雙方似乎越來越緊密,且澳洲提供了中國工業依賴的許多大宗商品。可是在政治上,澳中兩國存在著很大分歧,除了價值觀與人權差異之外,澳洲對中國於印太地區軍事擴張感到相當擔憂。
其實,澳中關係急遽降溫原因,源於去年澳方呼籲應該對COVID-19起源展開獨立調查,因此激怒北京,並採取前所未有之貿易制裁手段,而凍結了許多澳洲商品進口,導致雙方經濟關係迅速脫鉤。
澳洲真正被惹怒的是一份恐嚇文件,中國外交官向澳洲提出14項的不滿清單,其中包括在台灣和香港問題上帶頭討伐北京、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等。該份文件後來被澳洲總理莫里森帶至G7峰會,並攤給各國領袖看,當時讓原本聲稱中國並不是北約問題的法國總統馬克宏態度丕變,立即改稱「我們堅決反對向澳洲採取任何公然違反國際法之強制性經濟措施」。
威爾森也列舉出中方威嚇貿易夥伴之劣跡,他稱,這不是中國首次試圖迫使貿易夥伴聽從自己的指揮。先前曾經因與8國之間的外交爭端,而使用貿易脅迫手段,這些受害國家包括了挪威、加拿大、立陶宛、蒙古、日本、菲律賓、韓國和台灣。
威爾森指出,中國對於澳洲的經濟制裁唯一例外的,即是鐵礦石,其原因不外乎中方鋼鐵業對於澳洲鐵礦石之依賴,北京的自私由此可見一斑。
威爾森說,若說中國對於澳方的貿易脅迫規模是空前的,那麼該項行動亦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那就是當突然與中國的經濟脫鉤後是什麼樣?因為中國佔澳洲出口將近40%,外界可能都會認為坎培拉的抗中代價相當嚴重。
實際上,中方對於澳洲經濟衝擊出奇溫和,其原因是貿易轉移,當貿易壁壘建立之時,企業們會為其產品尋找替代的渠道。
煤炭即是一例,中國在去年年中禁止進口澳煤,同時中國公用事業公司轉而求助於俄羅斯與印尼之供應商,而讓印度、日本與韓國造成需求的缺口,使得澳煤順勢填補這些缺口。而且全球能源緊縮推高了煤炭的價格,致使澳洲煤企今年的出口額上升,這與北京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有許多澳洲企業也成功應用了此種策略,例如:大麥被賣至沙烏地阿拉伯與東南亞;銅出售到歐洲及日本;棉花轉到孟加拉與越南;而龍蝦養殖則透過香港方面進入中國,這些成功的轉移策略,大大地緩解了對於中國貿易停滯的衝擊。
威爾森稱,澳洲經濟和中國脫鉤的成本,其實遠低於任何人的預期。據澳洲財政部的估計,遭中國貿易限制影響的行業於制裁第1年,對於中國出口損失達54億澳元(大約新台幣1099億元),不過他們在其他的地方開發了44億澳元(大約新台幣895億元)的新市場,雖然有10億澳元的淨損失,但僅佔澳洲出口的0.25%而已。此外,因為鐵礦石價格的飆升,從制裁生效以來,澳方對中方的出口額,實際上還增長了10%。
威爾森稱,若中國打算想讓澳洲保持沉默,那麼此場制裁行動可說是空前失敗。實際上證明,北京可能是一個重要經濟夥伴,但並非唯一。儘管產業調整過程有痛苦,不過成本遠低於大多數人之想像,對於政治的威懾力更低。
威爾森認為,如今澳洲的韌性可能正在激勵其他國家,且向世界展示出澳洲對北京「say no」,經濟一樣能夠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