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脊六獸」原本是形容中國傳統建築物屋脊上的動物雕飾(圖片來源:Pixabay)
聽過「五脊六獸」嗎?熟知建築學的人會聯想到「鴟尾」、「脊獸」等名詞。其實,它有兩種意義,本是形容裝飾在中國傳統建築物屋脊上的動物雕飾;後來在北京、濟南等地的口語上也用來形容人的心情,像是屋脊上的「五脊六獸」那般安然閑適。
在文革期間遭遇迫害的民初作家老舍,在其小說《四世同堂》中描寫人心煩意亂、忐忑不安時,就使用了這句「五脊六獸」:「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這是「反古」(反骨)的用法,和「五脊六獸」的原意相違。
說回本源,「五脊六獸」為何會登上中國傳統建築的屋脊,成為了中國建築的特色?「五脊六獸」有什麼義涵與作用呢?後來,屋脊上的小獸也不止於「五脊六獸」了,最頂級的有一脊十獸之多,你知道在哪裡嗎?
五脊六獸
說到「五脊六獸」是什麼,先來認識一下「五脊」。「五脊」說的是屋頂上的五條屋脊。在廡殿頂建築型式的屋頂上,沿正面中軸(正脊)形成前後左右四面斜坡,斜坡銜接處,各形成一條垂脊,加上正脊就造出了五脊。「五脊六獸」就是在廡殿頂的五脊上裝飾的六隻小獸,稱為「鴟尾」,分在中脊兩端,和四垂脊上各一個。後來,在屋脊上的雕飾小獸可不只鴟尾一種,通稱為「脊獸」。
廡殿頂的建築型式在宋代稱為廡殿或四阿頂(指四面斜坡),清代稱廡殿或五脊殿,是尊貴的象徵,而在最尊貴的重檐廡殿頂的九脊上都裝飾了脊獸,最多的會在一條屋脊上裝飾十種脊獸。裝飾十獸的重檐廡殿頂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最高規格者,鎮中國之境僅有唯一的一棟,也就是太和殿。
日本東大寺戒壇院的垂獸、戧獸及相鄰建築物的望獸。(圖片來源:ignis/維基百科)
脊獸的禮制義涵
鴟尾和各種脊獸的裝置表現了禮制的義涵,《通典》記載南朝陳的三公廳事建築允許置鴟尾:「陳(南朝)三公之制,開黃閤,廳事置鴟尾。」宋代時,「凡公宇,棟施瓦獸,……諸州正牙門及城門,並施鴟尾。」(見《宋史》輿服篇記載)。脊獸的材料有瓦製和琉璃的差別,宮殿建築的鴟尾脊獸採用琉璃瓦來製作,一般的公家官廳則裝飾瓦獸,庶民房舍則不能裝飾。
宋代以後,除了「五脊六獸」之外,屋脊上裝飾的脊獸越來越多。一條屋脊上在鴟尾和簷角之間可能還有1、3、5、7、9不等的脊獸,數量都是奇數,在行列最前方還有騎鳳仙人領隊。脊獸數量越多,代表建築物的等級越高,例如故宮的中和殿、保和殿的脊獸都是九個。唯有紫禁城太和殿--金鑾殿的屋脊上有十脊獸的裝飾,這是至高無上的表徵。
太和殿在明成祖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建成時,初名「奉天殿」,是古代皇帝登基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是重檐廡殿頂的建築,正脊和重檐上八條垂脊上的脊獸都是黃彩琉璃瓦製成的,象徵尊貴。
脊獸十獸象徵的意義
太和殿「奉天」,太和殿屋脊上的脊獸豈不具有和天溝通的含意?太和殿垂脊上裝飾的十獸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虯魚)、獬豸(音同謝智)、斗牛、行什,在行列最前方領頭的是騎鳳仙人。十獸的本事各有所長,有的能興雲作雨,有的能吞煙止火,有的能通天下海,有的能止煞壓邪,有的能解難排憂招祥。
頤和園排雲殿上的垂獸、戧獸、仙人走獸和套獸。(圖片來源:PENG Yanan/維基百科)
十獸的表徵各是什麼呢?
排頭的龍是無角龍,也叫螭,大家知道龍興雲作雨能降水。
鳳凰是仙鳥,祥瑞的象徵;獅子是壓煞止邪的獸王。
天馬是天帝所乘的神馬、能通天,是龍媒。
海馬是海中的天馬能下海,也是龍媒。
狻猊是一種健壯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能吞煙霧止火、護佑平安。
押魚就是虯魚,是海中的無角龍,能興浪降水、滅火防災。
獬豸也叫謝廌,古代的獨角靈獸,能分辨曲直,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是公正執法的象徵。
斗牛是祥瑞的動物,鎮邪、護宅。
行什表示排行第十,長像分明是雷神的化身。
領頭的騎鳳仙人,則是幫人渡過難關的吉祥化身。
整體來說,宮殿、佛殿的屋脊上裝飾各種脊獸,就是一種厭勝招祥的作法與公正執政招福的象徵。從「五脊六獸」的鴟尾到各種脊獸的裝飾,都傳達著中國的傳統建築觀,就是透過建築與天地之道相貫通,以寄寓國家社稷風調雨順、遇難呈祥、國泰民安的祈願。屋脊上裝飾的脊獸讓人由小見大,看見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鴟尾的安否也象徵著國家社稷的安否,歷代都很重視,在史上多留下記載,並且留給執政者修己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