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積的多,積的大,後世兒孫都能得到代代相傳的福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今天的時代,作父母的對兒女的看重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把財富、權勢的追求當作人生的唯一目標。唯恐孩子將來走向社會成為弱勢群體,無財無勢遭人欺負,都信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錢的沒錢的都捨得向孩子身上投資,不顧孩子的意願,強迫參加各種名目的輔導班;有權有勢的早就規劃好孩子的未來,甚至孫子輩的都安排好了。但是能不能如了自己的心願,誰也看不到未來,不僅心中沒底氣,而且都是個未知數。
人做了壞事會招致惡報。現在已經出現了很多官運節節升高,為了個人私慾與貪念,犯下不可饒恕的重罪,不僅自己身陷牢獄,也毀了家人和後代。
那麼,怎樣才能造福後代呢?我們一同來看一則傳統文化故事。
行善傳家的陶澍家族
陶澍,字子霖,是清朝湖南安化縣人。其家門風醇厚,世代以行善為樂。
(1)
陶澍的太高祖伯含公很喜歡行善積德,當時鄉里抓到竊匪都會扔到江中淹死。有一天伯含公路過江邊,有一個將被淹死的竊匪向他呼救:「您救救我吧,我發誓從此以後再不做賊了。」伯含公心懷憐憫,便請求眾人將此人放了,又怕這人重操舊業繼續作惡,於是送給了他一艘小船,讓他在渡口擺渡謀生。類似這種情況,伯含公一生前前後後送出了八艘小船,這些人後來全都改邪歸正。
為了避免行人被碎瓷瓦礫所傷,伯含公每次外出都隨身帶著個小筐,把路上的碎瓷瓦礫都拾到小筐中帶回家,等到去世時,他的一個空房間中積存的碎瓷瓦礫已經堆積到像房子一樣高了。
(2)
陶澍的曾祖文衡公非常寬厚。有一天下大雪,晚上文衡公家中的米被人盜走,文衡公根據雪地上的足跡一路找去,發現原來盜米之人是自己認識的一個熟人。文衡公沒有聲張,默默的回到了家中,從來沒有再對人提起這件事。直到三十年後,文衡公的妻子偶然對子孫講起這件事,此事才被大家知道,但還是故意隱去了盜米人的真實姓名沒有公開,其寬厚仁恕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康熙戊子年九月,文衡公的鄰居家失火,所有家當燒燬殆盡,可與其毗鄰的文衡公家卻安然無恙。
更不可思議的是,文衡公家的糧倉與鄰居家緊挨著,居然也絲毫沒事。據前來幫忙救火的人講,他們發現在大火燃燒時,有一紅衣人長袖持扇站在牆上,向大火一扇,那大火到文衡公家的牆邊便停止不前了,牆都被燒紅了。大家說這都是陶家平日行善積德,所以才有神仙護佑。鄰居家被燒的一無所有,文衡公的妻子便將自家糧倉中的糧食全部給了鄰居。
(3)
陶澍的祖父寅亮公生性淡泊,家中並不富裕。有一天寅亮公在江邊拾到了一些錢。他在那裡一直等了一天,才見一人倉皇而來,面色如土,低著頭在砂礫中搜尋什麼。寅亮公問他找什麼,那人說:「我在外為人做工好幾年沒回家了,家中還有老母親,今天帶著積攢了多年的錢,準備回家奉養母親,沒想到卻全都丟了。」
寅亮公問他丟了多少錢,那人說的都對,寅亮公便將拾到的錢如數還給了那人。那人為表感謝,非要將錢分給寅亮公一半,寅亮公笑道:「我如果貪圖你分給我那些錢,我不如不在這裡等你了。」說完笑著讓那人趕快回家去,那人叩頭拜謝而去。
陶澍的父親鄉賢公疏財仗義的事也很多。
(4)
到了陶澍這一輩,寒微門第出身的陶澍接連通顯,他於嘉慶五年秋試中舉,兩年後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兩江總督,贈太子太保銜。
陶澍一生為官清廉,他同樣繼承了陶家樂善好施的家風。他在職期間曾多次將自己的俸銀,全部救濟了災民。道光皇帝聽說後感動的說:「為臣下的能個個像陶澍那樣清廉,何愁天下不太平!」並賜給陶澍三千兩銀子以示獎勵。可陶澍依舊粗茶淡飯,對那些錢分文未用,全部用來接濟了貧苦鄉民,並在安化縣興辦了四十八所義學。
古人講的「樂善好施」,是神佛所承認的一種美德,是積德的善舉,所以神佛會賜予福報,德積的多,積的大,後世兒孫都能得到代代相傳的福報。歷史上有很多名門望族,就是因為祖上積的陰德多而帶來的福報。
過去老人們講的「積德,積德,祖上積德」、「這輩子苦點窮點不要緊,多做好事積德,下輩子得好」等,都很有哲理。可惜的是現在的人聽不進去,覺的老話沒有科學性。你不跑不送,誰會提拔你?哪有好處落你身上?你不學壞,不貪污不受賄不包二奶,不與當代官員同流合污,能在官場存得下身嗎?能有大把的財富撈嗎?
這其實是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被破壞造成的道德亂象。本質上還是人的德在起作用,善惡有報的天理仍然存在。你祖上沒德,你今生一點福分都沒有,再跑再送,也不會有人提拔你。你能有福分,是因為你有德,或是祖上積有德,只不過被邪靈利用了,加上謊言製造出的虛假現實,所以你認為是你奮鬥出來的,官商勾結得來的。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損德,還造業。很多人的家破人亡可不是偶然的,很多官員被審查、逮捕、判刑、自殺、遭遇各種天災人禍等也不是偶然的,是他們所幹壞事遭的報應。
真正能造福後代的秘訣,只能是做個真正的好人,樂善好施,幫助別人,濟危扶困,不斷冤案,做事講究法度等,不僅能給自己帶來福報,後世兒孫都會有大福報。